延日久、靡费钱粮之隐忧,甚至可‘无意’提及朝中御史或有弹劾之意,暗示责任或将归于前线统帅…再观其神色反应!此乃‘敲山震虎’、‘疑兵之计’!”
“只要在他们心中种下猜忌的种子,让其互相疑惧‘陛下是否将罪责推给己方’,则其联盟,不攻自裂!”
隆化帝越听,眼中光芒越亮,林如海此计,可谓将权术分化运用到了极致!
不直接对抗,而是从内部瓦解。
他忍不住赞道:
“妙!攻心为上!林相真朕之百里奚也!”
林如海微微欠身:
“陛下谬赞。此外,陛下还可密令吏部、都察院,暗中梳理西海边军系统内所有非四王嫡系、且无劣迹之将校名单。”
“尤其是那些出自寒门、靠军功累升至中层的将领,以及原本朝廷派系但被边缘化者。”
“假以时日,待西海局势有变,或北疆大定后,这些人,便是朝廷重新掌握西海边军的关键支点!是楔入四王铁板中的钉子!”
“好!好一个‘布子’!林相思虑周全,老成谋国!”
隆化帝抚掌称善,心中豁然开朗。一条条清晰的策略,驱散了之前的迷茫与无力感。
君臣二人又在灯下密议良久,将各项策略的细节逐一推敲、完善。
烛火跳动,在隆化帝和林如海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也映照着帝国权力核心深处,一场针对庞大军政联盟的无形绞杀,正伴随着北疆捷报的余音,在神都的宫阙深处悄然展开。
当林如海最终告退时,天色已彻底黑透。
隆化帝望着他消失在殿门外沉沉的夜色中,久久未动。他重新拿起那份被反复翻阅、边角已微微起皱的紫荆关捷报,指尖抚过“一箭惊雷!贯胸透背!沙钵略授首!”那几行力透纸背的字迹。这份来自北疆血火的战报,不仅带来了胜利的曙光,更如同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反击的闸门。
“苏慕白…朕将这北疆托付于你,莫要负朕…”
他低声自语,目光投向北方那片冰封与热血交织的辽阔战场,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那座屹立于尸山血海之上的雄关。
不久后,萧钦言府上。
正堂内烛光闪动,将四道身影投在绘着西域舆图的屏风上。
浓重的药味混着貂裘的膻气,萧钦言裹在厚裘里,枯瘦指节叩着紫檀案面,发出空洞回响。
在他旁边,分别是北静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
此时四人面上神色凝重,再无前几日乾清宫与隆化帝摊牌时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