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日内瓦的陆泽,在结束与张队长的通话后,心中的愤怒与杀意如同冰山下的岩浆,剧烈翻涌。
他强行压下立刻回国的冲动,因为他知道,仓促的行动只会打乱张队长的追捕部署。
他必须保持清醒,利用这段时间,将这场危机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将国际论坛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当晚,他婉拒了所有后续的交流和晚宴邀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他打开地图,调出农场的高清卫星影像,结合张队长描述的入侵者行进路线和动物们的反应,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复盘”。
这次的入侵者,比上次的毛贼专业了不止一个档次。
他们懂得利用环境,避开了许多明显的警报陷阱,行动迅捷而隐蔽。
这说明,他们对农场的布局、甚至对动物的习性,都有过深入的侦察和了解。
“是黑市的专业盗猎团伙,而且是国际级的。”陆泽得出结论。
他的农场,已经被黑暗世界盯上了。
伽蓝、白鳍豚、滚滚,这些拥有超乎寻常价值的生灵,已经成了那些贪婪之徒眼中的“移动黄金”。
愤怒归愤怒,他迅速调整心态,将情绪转化为思考。
第一,情报与反制。
敌人既然能如此精准地渗透,一定在周边留下了眼线。
他立刻通过加密渠道联系了国内信得过的朋友,请求他们暗中在农场周边进行反侦察,留意是否有陌生车辆、可疑无人机或行迹诡异的外来人员。
第二,防御升级。
动物们的协同守护已经展现了惊人的效果,但不能总让它们去拼命。
他决定回国后,利用这段时间获得的声望和人脉,引入更高端、更不易被察觉的防护系统。
比如,结合农场环境特点的生物感应和非金属雷达系统,以及更隐蔽的物理隔离带。
第三,对内安抚与表彰。
必须让农场里的所有生灵知道,它们的英勇付出得到了认可。
滚滚手臂上的伤,虽然轻微,却是为保护家园流下的血。
他承诺,回去后要给所有参与战斗的伙伴最好的奖励。
处理完这些,已是深夜。
陆泽靠在窗边,眼神复杂。
这次事件,也暴露了他最大的软肋——
他一个人无法做到二十四小时无缝隙的守护。
他需要一个能够与他并肩作战,且能理解他“共生守护”理念的帮手。
这个帮手,不能是普通的安保人员,必须是能够被动物们接纳,且拥有一定专业素养和足够忠诚度的人。
他脑海中浮现出几个模糊的人选,但没有一个是完美的。
这个念头,如同一个待解的难题,被他深深埋在了心底。
清晨,陆泽出席了论坛的最后环节——
一场圆桌会议。
他的眼神比之前更深沉,但情绪却异常平静。
他没有透露农场遇袭的消息,而是将自己的思考融入了讨论中。
“各位,”陆泽平静地说,“昨晚的交流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面对日益猖獗的盗猎和环境破坏,我们传统的保护模式是否已经达到极限?
仅仅依赖警察、边防和传统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盗猎者现在使用的技术、装备和组织性,往往比我们更高明。”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语出惊人:
“我提议,我们应该更深入地研究和借鉴动物们的力量。
不是驯化它们去充当‘哨兵’,而是将动物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将它们的本能、智慧、听觉、嗅觉和领地意识,纳入到我们的生态安全体系中。
我的农场实践证明,这种跨物种的协同守护,远比冰冷的机械设备更高效、更具威慑力,也更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言一出,会场立刻炸开了锅。
“将动物纳入安保体系?这太激进了!”有人表示质疑。
“但陆先生的农场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一只老虎、一头象、一条狗,击退了专业的小偷!”另一位学者反驳。
顾念秋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也在场,他适时地站出来,为陆泽的观点提供了学术支撑。
“我在论文中提到,陆先生的农场已经形成了‘跨物种协作社群’。
这并非简单的条件反射训练,而是在信任基础上的、高智慧的自主协作。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守护家园的责任,从人类一方转移给了整个社群。
这赋予了保护本身更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陆先生的提议,是值得我们所有保护主义者深思的。”
在顾老的背书下,陆泽的观点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这次国际发声,如同为他的农场披上了一层无形的“外交保护网”。
它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动物守护者联盟”的力量,同时也用事实震慑了那些企图对他农场进行二次侵犯的宵小之徒——
他们将知道,对陆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