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声望如同潮水,将陆泽农场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巅峰。
然而,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荣耀之下,一股潜藏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国际动物保护联盟的论坛邀请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颗石子。
这一次,陆泽在深思熟虑后,决定接受。
这不仅是一次分享与交流的机会,更是一个让世界看到东方智慧、看到另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可能性的窗口。
顾念秋教授的话语在他心中回荡:“你的实践属于所有关注地球未来的人。”
出发前,他做了万全的准备。
农场托付给了信得过的老王和专职兽医,张队长也承诺加强周边警戒。
最重要的是,他与每一位动物伙伴进行了深切的“沟通”。
他抚摸着滚滚愈发宽厚的脊背,叮嘱它要稳重,守护好大家。
他轻拍小象坚实的身躯,告诉它要用力量扞卫家园。
他梳理着旺财油亮的毛发,肯定它作为“总指挥”的职责。
他甚至对高处的金雕和暗处的兔狲投去信任的目光。
动物们用依恋的低鸣、轻柔的鼻息和坚定的眼神回应着他,它们理解,守护家园是共同的责任。
带着这份牵挂与使命,陆泽踏上了前往日内瓦的旅程。
国际论坛的会场庄重而典雅,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保护主义者和政策制定者。
当陆泽站在演讲台上,面对台下诸多肤色各异、却同样充满探究目光的面孔时,他内心奇异地平静。
他没有准备华丽的PPT,只是用平实的语言,配合一段精心剪辑但不失真实的短片,讲述了他的农场,讲述了那些受伤动物如何来到这里,讲述了他与它们如何从陌生到信任,再到如今建立起一个跨物种的“共生守护社群”。
他讲述了滚滚如何从一只懵懂幼虎成长为可靠的守护者,小象如何用它的长鼻子感知危险,旺财如何协调各方,兔狲和金雕如何担任暗哨与空中预警。
他着重强调了“信任”与“尊重”而非“驯化”的核心,分享了如何引导而非强迫动物们发挥天性,形成合力。
“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
陆泽的声音透过翻译器,清晰地传遍会场,“我只是给了它们一个安全的家,而它们,回报给我的是无价的信任和超越物种的友谊与责任。
我们不是在扮演上帝,我们只是在学习如何成为地球这个大家庭中,更称职、更友善的邻居。”
他的演讲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煽情的口号,只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发自内心的感悟,却仿佛拥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会场先是陷入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许多资深保护主义者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们从陆泽的实践中,看到了超越传统保护模式的、充满生命力的新方向。
论坛期间,陆泽成了焦点。
许多人围拢过来,与他交流经验,表达敬佩。
一位来自非洲的野生动物管理员感慨地说:“陆先生,你让我看到了与野生动物共处的另一种可能,不仅仅是建立保护区把它们隔离开,而是可以如此……
亲密无间地共同生活和发展。”
一位欧洲的动物行为学家则对“跨物种协作”的细节穷追不舍:“它们之间是如何解决沟通障碍的?
这种协作模式的稳定性如何?
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陆泽尽可能一一作答,分享自己的观察,但也坦诚其中很多奥秘连他自己也仍在探索,尤其是动物们展现出的超高智慧与协作精神,他将其归功于农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彼此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然而,就在陆泽于国际舞台上收获赞誉与思考的同时,遥远的东方,他的农场,正面临着一场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危机。
就在陆泽离开后的第三天夜里。
月黑风高,浓厚的乌云遮蔽了星月,山林间刮起了大风,掩盖了许多细微的声响。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隐蔽行动夜晚。
农场里,动物们依旧恪尽职守。
旺财在院墙边逡巡,耳朵警惕地转动。
滚滚没有趴在伽蓝背上,而是在生活区外围的阴影里缓慢走动,如同一个真正的夜行猎手。
小象待在兽舍门口,长鼻子不时扬起,捕捉着风中的信息。
兔狲隐没在仓库的屋顶阴影中,金雕们也轮流在高处警戒。
一切似乎如常。
但午夜刚过,位于农场最高点警戒的一只金雕,突然发出了与往常示警声略有不同的、更加尖锐急促的鸣叫!
那不是发现普通闯入者的信号,而是代表着“发现多个可疑目标,从不同方向,低速隐蔽接近”的最高级别警告!
几乎在鸣叫响起的刹那,旺财的背毛瞬间炸起,它没有立刻狂吠,而是发出了低沉如闷雷般的呜咽,这是陆泽训练它们应对复杂危险情况时的特定信号,意在提醒同伴,避免过早暴露。
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