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碰了碰土豆,确认不烫后,才小口小口地吃起来。张婶看着这一幕,笑着说:“这小家伙真通人性,跟叶大人一样,都是好人!”
食站也是传递消息的 “中转站”。百姓们吃完饭,会坐在食站的棚子下聊天,分享各地的消息:“听说琥珀湾的盐场又增产了,以后咱们买盐更便宜了!”“吴家堡的工坊做了新的火铳,能打很远呢!”“马郡守派人来工地视察,还夸咱们干活卖力呢!”
这些消息,有的是暗卫故意透露的,有的是百姓们口口相传的,却都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老人说:“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官,这么好的路!等路修好了,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食站的开销也不小。每座食站每天要消耗两石黍子、五十斤萝卜、三十斤土豆,偶尔还要加肉,十六座食站每天的食材开销就有五百两银子。再加上工具损耗、工匠工钱,每天的总消耗高达一万两银子,这让林墨压力很大。
“首领,再这么花下去,咱们的储备银撑不了一个月了。” 林墨拿着账本,脸色凝重地对叶青云说,“盐场和矿场的利润每月只有七千多两,就算不给肖亲王送黄金,也不够填补筑路的缺口。”
叶青云看着账本,沉默了片刻。他知道,这条路必须修完,不能半途而废。“这样吧,” 他对林墨说,“从这个月开始,给肖亲王的黄金供奉减到四千两,跟他说筑路需要经费,等路修完再恢复。另外,把矿场的稀有琥珀原石提前卖掉一部分,能换些银子回来。”
林墨有些担忧:“肖亲王要是不同意怎么办?”
“他会同意的。” 叶青云语气坚定,“这条路修好后,他的军粮运输也能快些,对他也有好处。而且,他现在还需要咱们的黄金,不会轻易翻脸。”
果然,肖亲王接到消息后,虽然有些不满,但还是同意了。他派使者传话:“让叶青云尽快把路修完,别耽误了本王的军粮运输。”
有了资金支撑,食站的运作得以继续。百姓们依旧每天能吃到热乎的黍子饭和炖菜,干活的劲头也没减。他们不知道筑路的经费有多紧张,只知道跟着叶青云干活,有饭吃,有希望,这就够了。
五、通途之成:车马喧腾日,民心归一处
筑路工程开工两个月零十天后,最后一段路面在吴家堡外的平原上完成了夯实。当韩舜骑着马,从琥珀湾出发,沿着新修的官道飞驰到吴家堡时,整个工地都沸腾了。
“路通了!路通了!” 百姓们欢呼着,有的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亲手铺就的八百里官道,像一条宽阔的绸带,连接起琥珀湾、白马城、青龙城、青运城和吴家堡,路面平整坚硬,宽十六丈,两辆马车并行飞驰都毫无压力。
叶青云和耶律娟站在吴家堡外的官道旁,看着第一辆满载琥珀原石的马车缓缓驶来。马车上的原石堆得像小山,车轮行驶在官道上,平稳得没有一丝颠簸。车夫是李大壮,他勒住马,跳下车,激动地对叶青云说:“叶大人!这条路太好走了!从琥珀湾到吴家堡,只用了一天半,比以前快了五天!”
耶律娟笑着说:“青云,你真的做到了!有了这条路,吴家堡的工坊再也不用等原石了,咱们的琥珀饰品能更快地运到外地,赚更多的钱!”
马郡守也带着府里的官员赶来祝贺,他看着宽阔的官道,感慨道:“叶大人,你为东莱郡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这条路不仅方便了物资运输,还能带动沿途的商贸,让百姓们多些生计,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叶青云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两个月来,百姓们顶烈日、冒风雨,用双手铺就了这条通途;暗卫和内卫们日夜操劳,确保工地安全;玄机子和医匠们守护着百姓的健康;林墨精打细算,确保资金不断 —— 这条路,是所有人共同的心血。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的功劳。” 叶青云对着百姓们拱手,“没有你们的辛苦付出,就没有这条通途。以后,咱们还要修更多的路,建更多的学堂和医馆,让东莱郡的百姓,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百姓们纷纷鼓掌,欢呼声震天。小白狐从叶青云怀里跳下来,跑到官道上,欢快地跑了一圈,像是在庆祝这条路的通车。
通车后的日子里,官道上变得热闹起来。满载盐和琥珀原石的马车从琥珀湾出发,驶向吴家堡;装满琥珀饰品和工具的马车从吴家堡出发,驶向沿途的城镇;百姓们赶着牛羊,沿着官道去赶集;孩子们在官道旁的草地上玩耍,笑声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