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不住刀。要是真像叶青云说的,棉花能做又软又暖的衣服,那可是解决了吴家堡的大难题!
“快!快去找运输队的人!” 叶青云的声音都有些发颤,“问问他们这‘白叠’是从哪里弄来的,带了多少回来,还有没有更多!”
伙计们不敢耽搁,撒腿就往运输队队员的家里跑。大年初一,运输队的队员们刚和家人团聚,正围坐在桌前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听说首领找他们问 “白绒絮” 的事,都一头雾水,赶紧放下碗筷,跟着伙计往中枢府赶。
带头的运输队队长叫赵虎,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一进庭院就看到叶青云手里的棉花,立刻恍然大悟:“首领,您说的是这东西啊!这是我们从高昌地界带回来的‘白叠’,当地人都叫它‘没用的绒壳’,除了烧火引灶,啥用没有!”
“高昌?你们怎么会带这东西回来?” 叶青云追问,手里的棉花攥得更紧了。
赵虎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大年前几天,我们从西域运货回来,走到高昌城南的木家村,天快黑了,想找地方做饭。可我们带的引火绒用完了,就问村里的人有没有能引火的东西。一个叫木老的村民,就指了指田埂上晒的‘白叠’,说这东西绒多,一点就着,还不要钱。我们看它确实蓬松,就花了五十文钱,买了一车,装在最后一辆车上,沿途做饭都用它引火,确实好用,一点就着,还没什么烟。”
他顿了顿,又说:“回到吴家堡后,我们急着回家跟家人团聚,就把车辆都码在西边的货场,那车没用完的‘白叠’也卸在货场的角落,想着等年后要是还需要引火的,就再用,要是不需要,就扔了或者分给村民烧火。没想到这东西竟让首领这么看重!”
“扔了?” 袁七一听就急了,上前一步抓住赵虎的胳膊,“那车‘白叠’现在还在货场吗?有没有被人动过?快带我们去看看!”
赵虎被袁七的反应吓了一跳,连忙点头:“在!肯定在!我们卸车的时候特意堆在货场最里面,用帆布盖着,没人会动!我这就带你们去!”
一行人急匆匆地往货场赶。货场在吴家堡的西侧,平日里堆放着从各地运来的物资,此时大部分车辆都码放得整整齐齐,盖着厚厚的帆布,只有最里面的角落,堆着一堆半人高的东西,帆布被风吹开一角,露出里面雪白的绒壳 —— 正是叶青云手里的棉花!
叶青云快步走过去,掀开帆布,一股干燥的草木香扑面而来。堆里的 “白叠” 都带着干枯的外壳,有的壳已经裂开,露出里面饱满的绒絮,风一吹,绒絮飘出来,落在雪地上,像撒了一把碎雪。他蹲下身子,剥开一个完整的 “白叠” 壳,里面的绒絮比他刚才捡到的更厚实,雪白蓬松,攥在手里轻轻的,却能感觉到明显的暖意。
“就是它!这就是棉花!” 叶青云站起身,声音里满是激动,“你们看这绒絮,多软多细!咱们把它收集起来,挑干净里面的碎壳,填进棉衣里试试,保证比麻絮暖和!”
耶律夫人也蹲下身子,剥开一个 “白叠”,把绒絮贴在脸上,柔软的触感让她眼睛一亮:“真的好软!比我最软的丝巾还舒服!要是填进衣服里,肯定不硌人!”
王五也拿起一个 “白叠”,用力捏了捏,绒絮很快就恢复了蓬松:“这东西还很有弹性,填进棉衣里,应该不会像麻絮那样结块,能一直保持暖和!”
袁七则在一旁盘算起来:“首领,咱们得赶紧去高昌,把‘白叠’的种子买回来!高昌人不知道它的用处,种子肯定便宜,咱们多买些,明年春天就在吴家堡试种!要是能种成,以后咱们不仅能自己用,还能卖给北蛮和中原州府 —— 他们冬天也受冻,肯定愿意买!”
叶青云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清晰的计划:“赵虎,你们还记得木家村的位置吗?木老家里还有多少‘白叠’?他们有没有留种子?”
赵虎仔细回想了一下:“记得!木家村就在高昌城南十里地,靠着一条小河。木老家的田埂上晒了不少‘白叠’,他说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有的人家种了好几亩。至于种子,他说‘白叠’的籽都在绒絮里,他们都是把绒絮烧掉,籽要么扔了,要么喂鸡,根本没人留着当种子!”
“太好了!” 叶青云眼睛一亮,“袁七,你立刻安排人,带上银子和咱们堡里的桃山白酒、牛肉干,跟赵虎一起去高昌!找到木老,跟他说咱们要收‘白叠’,越多越好,不仅要收现成的绒壳,还要收他们不要的籽!告诉他们,籽我们也按斤买,价格比他们卖粮食还高!”
袁七立刻应下:“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