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艰难地尝试用收集来的破铜烂铁复装子弹、制造地雷和手榴弹。
产量虽低,但这是他们维持战斗力的希望。
他们的指挥部往往设在山洞或简陋的茅屋里,地图铺在石块上,电台靠手摇电机供电。
对于一次作战计划,两人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池越指着地图:“就从这悬崖摸下去,直插他心脏!”
秦晔皱眉:“风险太大!
一旦被觉,撤退路线会被完全切断。
应该从侧翼迂回,虽然多走二十里,但更稳妥。”
两人各执一词,有时甚至会拍桌子。
但最终的方案,往往是池越的“奇”
和秦晔的“稳”
的结合体——
一个更大胆却保留了退路的完美计划。
无论指挥部里吵得多凶,一旦到了战场上,两人便是绝对信任的一体。
一次池越深入敌后,预定返回时间已过却音讯全无。
部下焦急请示是否派人接应,秦晔虽心急如焚,却斩钉截铁:
“不用。
他答应会回来,就一定能回来。
准备好热水和吃的。”
他对池越的生存能力和承诺有着近乎盲目的信心。
而池越,无论他的战术多么天马行空,都必然会在秦晔规划的补给点和撤退路线上做文章。
因为他知道,无论他打到哪里,秦晔一定会在约定好的地方,准备好他需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