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那精密的细节,都宣告着,这是一种,以当时的技术,绝对无法伪造的、顶级的防伪技术。
“成功了!”
实验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新币的诞生,吹响了根据地金融反击战的号角。
赵刚的政治部,和李云龙的贸易总公司,立刻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声势浩大的“货币兑换”和宣传运动。
他们在根据地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集市,都设立了兑换点。
工作队的同志们,拿着新旧纸币的对比图,和放大镜,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百姓,讲解着新币的防伪技术和伪钞的危害。
“乡亲们,看清楚了!鬼子印的假钱,就是想让我们手里的血汗钱,变成废纸!咱们的新币,上面有咱们自已的‘太行鹰’,鬼子他就算长了三头六臂,也造不出来!”
百姓们,在亲眼见证了“太行之鹰”的神奇之后,对新币的信心,空前高涨。
他们踊跃地,将自已手中的旧币,兑换成新币。
而在兑换的过程中,锄奸科的同志们,也顺藤摸瓜,揪出了好几个潜伏在根据地内部,负责散播和兑换伪钞的日特分子。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根据地的金融秩序,就重新恢复了稳定。
而冈村宁次,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印制的数亿元伪钞,则彻底变成了一堆无人问津的废纸。
日军的这场“金融战”,以一种最彻底的方式,宣告了破产。
冈村宁次,在听完技术部门,关于“太行之鹰”防伪技术,已经超出帝国现有仿制能力的报告后。
他只是,默默地,吐出了一口鲜血。
他知道,自已,在任何一个层面上,都已经,无法再与那个名叫“张合”的对手,进行抗衡了。
“同时,”他看向楚云飞,“你的‘凤凰’,立刻进行针对性的、反装甲作战的特训。我要让你的每一个战斗小组,都成为一个高效的、致命的坦克猎杀单位!”
“冈村宁次,给了我们发展的机会。那这个石原莞尔,就将是我们‘腾飞’计划的……第一块试金石。”
“龙牙”计划,在兵工厂的最高机密等级下,迅速启动。
这个计划,对于技术储备本就薄弱的根据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反坦克,是世界性的军事难题。
他们没有德国“铁拳”的图纸,也没有美国“巴祖卡”的样品。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张合,再次扮演了“总设计师”的角色。他将后世了解的、关于“空心装药破甲”的基本原理,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画图、讲解,告诉给了兵工厂的工程师们。
“……记住,我们不是要用动能去硬砸,而是要用一种聚焦的、高温的金属射流,去‘烧穿’它的装甲。”
这个理论,在当时听来,如同天方夜谭。
但伊藤和那些工程师们,在经过了最初的震惊和怀疑之后,很快就沉浸到了这种全新的、颠覆性的武器原理之中。
他们成立了多个攻关小组。
一个小组,负责研究的配方,如何调配出能够产生最高爆速和温度的。
一个小组,负责研究药罩的材料和形状。他们用铜、用铁、用各种合金,反复试验,寻找能形成最稳定、最具穿透力金属射流的“黄金弧度”。
还有一个小组,负责设计发射装置。他们尝试过用滑膛枪管,尝试过用迫击炮的原理,最终,设计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却行之有效的、类似于“掷弹筒”的肩扛式发射器。
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和爆炸。
在一个月后的试验场上。
当一名战士,扛着一个造型有些古怪的、长筒状的发射器,扣动扳机后。
一枚拖着尾焰的炮弹,呼啸着,飞出了一百米,准确地,命中了一辆作为靶子的、缴获来的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的正面。
“轰!”
一声巨响。
炮弹爆炸的地方,并没有出现巨大的弹坑。
但在那厚达12毫米的钢制装甲上,却出现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边缘呈融化状的、平滑的圆形穿孔。
一股青烟,从穿孔中,袅袅升起。
当战士们,打开坦克的舱门时,发现里面的假人,已经被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撕成了碎片。
“成功了!”
整个试验场,爆发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热烈的欢呼。
这支被命名为“龙牙一式”的单兵火箭筒,虽然射程近,精度差,但它却让独立旅的普通步兵,第一次,拥有了在正面,挑战敌军坦克的资本。
它,是步兵的“屠龙之牙”。
与此同时,在“凤凰”特战旅的训练基地里。
楚云飞的反装甲特训,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他将缴获来的、所有还能开动的日军坦克和装甲车,都变成了队员们的“活靶子”。
队员们,三人一组,被称为“猎杀小组”。
一个观察手,负责测距和判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