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朱元璋大手一挥都愿意买上一份。
“还是多亏了秦王殿下,不然这等技术确实绝无可能得手。”
相比朱尚炳的心疼,左相郑九成更注重秦国的发展。
他手上不知从何处抽出一份《大明日报》,只见报纸上赫然写着的正是数月前关于磁石发电项目一事。
郑九成目光肃然,意味深长地看向陆羽,轻松一笑:“此项目一出,大明洛阳新都已成不夜之城。”
“也是在此项目结束之后,先生这才对于工部之事抓大放小,可见此项目或许便是另外一个争气之事,再次能够大幅度地促进国朝生产力。”
“太上皇对于我秦国一视同仁,可当今大明陛下,此技术或许便不会再售卖给我等了,哪怕开出一个天价来。”
郑九成字字珠玑,言之有理。
他轻轻一笑,拱了拱身子,又是接着开口:“还有秦国户部这边也是有所思量,关于银矿、铜矿和大明之间的谈判,也是时候该重新提上日程。”
“此前的关税该进一步提高。”
随着郑九成言说,陆羽满脸的无所谓,反正都是你们朱家人自己在盘算,跟他这个先生有什么关联?
不过到了最后,陆羽还是秉着本心提醒了一句。
他目光深远,带着几分实学圣贤的警告:“大秦可与大明争锋,本先生亦能够同太上皇一视同仁。
当今大明天子乃是我这圣贤的学生,大秦的天子、昔日的秦王殿下同样也是。
这一碗水,太上皇既能够端得大差不差,我这先生自然也可。
可若有朝一日,这秦国不再是秦国,反而被这些倭人所控,那么时间、银矿、铜矿还有之前的实学技术便断不可留。”
“此事还望左相大人以及世子殿下心中警戒。”
陆羽一字一顿,语气冷冽,却是在见了这秦国众人之后,头一次展现出了他的当世圣贤的威德。
朱尚炳初一愣神,随后面露喜悦,兴奋之下更是立刻做出保证:“请先生放心,我泱泱大秦,岂会被这些倭人所反控。”
朱尚炳眼中闪过一道狠厉之色,说出的话却是极对陆羽的脾气,“父王早有所言,先生对这倭国不知因何故痛恨万千。”
“既如此,倭人便只能永生永世为我大明的附属,其最高官职也不可入中书,顶多也就是中枢顾问而已,只能有建议之权,断不可沾染半分决策之意。”
“请先生明鉴。”
说话间,朱尚炳不用再多言说。
一旁的左相郑九成深深地看了陆羽一眼,也是将早准备好的、他们秦国上层针对倭人的手段,包括其制定的国朝律法一一和盘托出。
大秦不是大清,倭人的数量也不可能和大明之人相提并论,再加上有着不断迁移的人口,倭人只能匍匐而下。
还有一整个大明作为大秦的人口支援,所以完全不用防着他们。
只需将他们排除在外即可。
不服憋着,就是这么的豪横。
听完了郑九成的一一讲述,陆羽耐性很足。
在应对这些事情上,他向来有耐心。
听完一切,陆羽拍了拍朱尚炳的肩膀:“你父亲、还有你、还有之后的秦国朱家传承之人,理当如此。”
“虽说本先生此前定过祖制,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过却是可在这秦国之内也定下一番规矩,不用死记。”
“若是倭国之内当真有人做出千秋功绩,或许也可给他们一个机会。”
陆羽终究没把话给说绝,但对于“倭国”这两个大字的厌恶却是深入骨髓。
“先生妙啊。”
朱尚炳目光放亮,正准备有所猜测之时,左相郑九成好似已揣摩出了陆羽此举的深意:“开放的一个上层通道,足以让这些倭人继续自相残杀,为我大秦所用。
好比那兵法,围城之时围三放一才是明智之举。”
“先生今日,学生受教了。”
在这略微有些狭窄的马车之内,郑九成见事就办,直直地抱住了陆羽的大腿。
还真是这秦国的当朝左相,主打的就是一个见缝插针、厚颜无耻。
朱尚炳尴尬地笑了一下,捏着嘴唇微动,最终还是选择了跟郑九成一样。
当下的秦国,实在是太需要陆羽这先生了。
“待先生休息落榻,学生就将此事写于书信之上,交由水师发往美洲北部,经由父王阅览过后,父王一旦定下,便会定制为我秦国新的律法。”
“想来此事一出,这些倭人对先生定是会感恩戴德,将先生称之为这秦国之初的大圣贤,成为他们内心深处的信仰之人。”
朱尚炳、郑九成两人不断推崇,将陆羽架在了高处,陆羽心底却也是有些飘飘然。
遥想昔日数百年前,徐福听秦始皇之令,南下至蓬莱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