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陆羽却不这么看。
他眼中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能够在短短数年间将落后挨打的倭国、当下的秦国打造成现如今的实学之地。
秦国的人口如今不过千万左右,这都还是迁移了大量大明子民之后的结果,不然的话,在当下这一时代。
大明的天朝上国之下,秦国的真正人口数量却是不及千万之多。
毕竟大明的人口数量都未曾破亿,更何况是这小小的倭国?
而能够通过这些人口达成当下的实学进度,足以看得出秦王朱樉的藩王班子,还有带过来的一众世家大族中年轻一辈、家中老一辈的智囊。
他们在各个地方的治理水平、对人心的把控、修建势力的能力等任何一方面,比之大明那些位居庙堂之上的高官重臣也没有差上多少,即便有所不如,也完全能够通过时间差距从而拉平。
一路走来,陆羽频频点头,嘴角依旧噙着浓浓的笑意。
远来是客。
既是客,自该说些好话,如此主客之间才能相处和谐。
“当下大秦已有昔日大明之风。”
陆羽开口夸赞。
朱尚炳听后内心如同三九天被泼了一盆热水那般舒适,每一个毛孔都在散发着轻盈的喜悦。
朱尚炳强压着心头的激荡,但嘴角边掀起的弧度却是如何都压不住。
只好微微低头轻声笑道:“先生谬赞了。”
“父王早些年曾言,我大秦远不如大明,能够有今日之举,多亏先生实学之道而行。”
“有大明之前走的路子,我大秦只需照搬过来即可,每一步都走在最正确的道路之上;还有着大明的天然威慑,以及这倭国之处由先生所指定的银矿、铜矿、铁矿,这才有了大秦当下的繁荣。”
朱尚炳极尽言辞地夸赞着陆羽,陆羽只是轻轻一笑。
他方才说的也并非虚言。
想想昔日大汉的班子不就是起于小小的沛县吗?
大明的班子不也是起于小小的凤阳一线之地,便可搜罗到治理天下的团队人才?
所以秦王之前的封地之处,再有着各处世家大族的支持,想要组织起能治理这秦国,相当于大明一省之地的人手,却是早早足够了。
能力不足,锻炼出来;眼界不够,精力来凑,早早晚晚都能够补上的。
上了马车,车内仅有朱尚炳、左相郑九成,还有陆羽他们三人,常升傅忠、耿濬这些跟随过来的人则是坐在了车队后面。
“让先生见笑了。”
朱尚炳微微拱手,继续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如今我大秦的蒸汽机,虽凭着父王的信誉在大明之处采购了一些,但如今也只是将将制作出蒸汽汽车,还有一些蒸汽轮船……”
说到这里,哪怕是秦王世子朱尚炳也忍不住露出一丝心疼神色,苦笑道,“先生,这些技术可着实不便宜。”
“哦?工部竟将这些也售卖给你们了?”
陆羽目中闪过一丝波澜。
似这等的国家核心技术,在他的设想之内,未来的确会放开,但绝对不是当下,至少也要隔个一二代才能放到民营这一方面。
陆羽看了一眼矗立在侧的左相郑九成,内心恍然升起一股明悟。
“这应当是他朱老鬼的手段。”
陆羽缓缓开口。
毕竟蒸汽轮船也好,蒸汽火车也罢,还有那工部早早就制造而出的蒸汽机,这些可还都是在洪武一朝,并非是天盛一朝,所以他朱元璋能做得了这个主。
而朱元璋之所以这般做法,当然是为了朱家。
朱元璋的心里优先级最高的是这大明江山,其次便是马皇后和朱标,随后才是他自己。
如今放眼望去,朱家的江山在何处?
难道就仅仅在那中原之处吗?
答案并非如此。
在朱元璋的眼里。
他的一个个儿孙海外就藩于倭国、安南、琉球、高丽、东瀛、南洋这些地方,开始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繁衍后代、香火传承,在他眼里,这些就藩之地理所当然也就成了朱家的江山地盘。
若有朝一日中原陷落,后世子孙不争气,还要仰仗这些中原之外的朱家帝国来搭一把手。
就算是打得惊天动地、战火不休,只要这肉最后还是在朱家人的嘴里。
他朱元璋便就可安心在那地下长眠百年。
朱元璋的儿子孙子,一个朱标,顶多再加上一个朱雄英。
余下的都是朱家的皇子皇孙。
既是皇子皇孙,自该为一整个朱家考虑,而并非是局限于这偏居一隅之地。
这般思路细想下来却是能够理得清了。
甚至再行细想,恐怕这技术不仅是卖给了秦王,燕王、楚王、代王他们这些在海外之处有所建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