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不同编号的帐篷配件搞糊涂了。
陈肃停下脚步,只扫了一眼清单和堆放的物资,便快指出了几处明显的分类错误和数量偏差,并给出了更高效的点验方法,其逻辑之清晰、对物资编码规则之熟悉,让那名文员目瞪口呆。
陈肃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得意,只是平静地说:“效率是重建的第一要务。”
随后便继续走向自己的集合点。
【热血的年轻干部——苏婉】
苏婉,一个看起来只有二十三四岁的年轻女性,扎着利落的马尾,眼睛明亮有神,充满了干劲。
她的专业方向是宣传与文化动员。
在登记时,她就迫不及待地向文员询问当前新宁市和岭南地区的宣传重点和民众思想动态。
被分配至岭南省宣传厅后,在等候区,她已经开始在自己的战术平板(系统配)上构思鼓舞人心的宣传标语和社区动员方案。
嘴里低声念叨着:“要让希望的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
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跟着林将军,跟着远征,才有未来!”
【沉稳的技术官僚——赵立国】
赵立国,一位四十多岁鬓角有些斑白的中年男性,气质沉稳,戴着一副无框眼镜。
他的专业是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管理。
在登记后,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安静等待,而是走到会展中心的巨大玻璃幕墙前,仔细观察着外面的广场布局和远处的城市轮廓,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滑动,调出新宁市和鹏城市的地图与受损基础设施报告进行比较分析。
他对前来引导的士兵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通往鹏城的主要干道,哪一段的修复优先级最高?现有的工程机械保有量数据能否给我一份?”
【泼辣的后勤干将——孙丽】
孙丽,一位三十五六岁的女性,身材高挑,说话语很快,带着一股风风火火的劲头。
她的专业是后勤调度与物资管理。
在分配时,系统将她留在了新宁市,加强总后勤部的力量。
她刚拿到分配令,就直奔接收点的临时仓库区,对正在分物资的后勤士兵“指手画脚”
:“这批单兵口粮的堆放不符合防潮规范!
那边的医疗物资和食品怎么能混放?通道留这么窄,紧急情况下怎么快转运?”
她雷厉风行地现场指挥调整,虽然语气严厉,但指出的问题却一针见血,让负责的军官在汗颜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其专业。
【沉默的司法利剑——郑毅】
郑毅,一个面容冷峻、惜字如金的男性。
他的专业方向是司法监察与纪律维护。
他被分配至新成立的安全与纪律检查委员会。
在整个登记和等待过程中,他几乎一言不,只是用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包括那些负责接待的本方人员的工作状态和言行。
他的存在,本身就带着一种无形的威慑。
有人不小心将一点水洒在了登记表上,他目光扫过,那人便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赶紧擦拭干净。
这些性格各异、专业不同的“基石”
人员,构成了这支庞大队伍的生动群像。
他们有的严谨,有的热血,有的沉稳,有的泼辣,有的冷峻……但唯一共同的是,当涉及到任务、纪律以及对林禹和“远征”
系统的态度时,他们都表现出绝对不容置疑的忠诚与服从。
这种忠诚并非源于盲目的崇拜,而是仿佛深深烙印在他们的灵魂和职业本能之中,成为了他们存在的基石。
登记和分配工作持续了大半夜。
一万三千名“基石”
人员,被高效地录入系统,并根据“远征”
系统的宏观规划和各地急迫需求,被精确地分配往不同方向:
约百分之六十五,八千四百五十人,作为主力被立即投入岭南省主大陆。
这片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百废待兴的土地,是当前最优先的治理重心。
他们将从省一级的临时行政公署,到鹏城、穗州等重要地市的复兴管理委员会,再到关键县区的指挥所,全面填充行政管理岗位。
这些专员将携带统一的政策法规数据库和标准化工作流程,与先期抵达的军队、内卫部队无缝对接,迅搭建起高效、统一的民政管理体系。
他们的要任务是彻底厘清人口底册(幸存者登记与甄别),建立公平且激励生产的物资配给与贡献点系统,组织恢复核心产业(如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