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突击,就能彻底瓦解大部分有组织的抵抗。
唯一抵抗稍显激烈的林家堡,在一个颇有野心的二头目鼓动下,试图依托坚固的石堡和几挺重机枪顽抗。
结果,这短暂的抵抗招来了内卫部队炮兵连部署在侧翼山腰的迫击炮集火打击,密集落下的炮弹精准地摧毁了暴露的火力点。
紧接着,一架直升机抵近,投下了一枚温压弹,剧烈的爆炸和瞬间抽空氧气的窒息效应,让石堡主建筑内部变成了燃烧的地狱。
残余的土匪目睹此景,肝胆俱裂,很快就用木杆挑着白布,颤巍巍地伸出了窗口。
整个“除虫”
高效清剿行动持续了不到四十八小时。
名单上所有明确抗拒的土匪武装被连根拔起,其核心头目被物理清除,骨干成员非死即俘,普通匪众在失去组织核心后大多选择投降。
军事行动本身,结合精准斩和雷霆打击,形成了强大的多维威慑,极大地震慑了周边尚在观望的其他势力。
随着军事行动的结束,更繁重但也更关键的秩序重建与社会梳理工作随即全面展开。
各行动部队按照“远征”
系统制定的标准流程,对所有俘获及主动投降的人员进行快但严格的初步甄别。
战场上被俘的、以及在各投降点主动缴械的匪徒,被分开看管,戴上不同颜色的编号手环。
通过连接“远征”
系统的便携式战术终端(主要由基层军官、政工人员和军事法官持有),可以快调取前期情报部门搜集的档案、以及通过俘虏互相指认(系统会记录并交叉验证供词)汇总的信息。
罪大恶极者,手上沾染多条无辜人命、犯有强奸、虐杀、严重破坏秩序等罪行的核心骨干,被系统快识别并标记出来。
经过军事法庭(流程高度简化,但注重证据链完整)的快公审,在大量俘虏和即将被接收的本地幸存者面前,公开执行枪决。
沉闷的枪声不仅是为了执行正义,更是最直接残酷的威慑,彻底粉碎任何潜在的复仇念头或侥幸心理,明确宣告旧秩序的终结。
罪行较轻或明显被迫从匪者,大多是底层喽啰,可能参与过抢劫但未直接杀人,则被系统判定编入“劳动改造大队”
。
他们被统一剃光头,换上醒目的橙色号服,在武装士兵冰冷的枪口和无人机的监视下,从事最艰苦、最危险的体力劳动:清理战场废墟和尸体(防止疫病)、修复道路中最险峻的路段、初期矿区危险区域的土方开挖和支护等。
他们的劳动换取基本生存物资,表现良好、态度端正者,其劳动强度和管理等级可随时间逐步调整,但短期内不可能获得完全自由。
对于那些在土匪控制下艰难求存、或来自周边主动来投的小型聚居点的普通幸存者,则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重点排查传染病)和详细的身份背景、技能问询。
确认无重大劣迹且身体健康者,被分批登记造册,暂时安置在双鱼县及周边新设立的、条件相对较好的临时安置营。
在安置营,他们再次接受更详细的身体检查、心理评估和技能登记,所有数据实时录入“远征”
系统。
随后,由内卫部队的专用运输车队,在武装装甲车的护卫下,沿着已修复的公路,后送至新宁市。
在新宁市庞大且高度组织化的接收中心,这些历经磨难的幸存者将进入统一的净化程序,接受基础的教育灌输、思想引导和技能培训,然后根据“远征”
系统的统筹规划,被精准分配到各个急需人手的岗位,如三班倒的工厂、集体化的农场、各个建设兵团,或者对于其中身体素质和政治审查达标者,邀请加入军队。
他们从混乱无序、朝不保夕的幸存者,迅转变为新秩序下有保障、有纪律、但也必须服从分配的“人力资源”
,开始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生活。
西部山区的战略价值,远不止于肃清了匪患和整合了人口。
其地下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才是“远征”
系统宏大规划中至关重要、能够直接转化为工业实力的硬通货。
在军事清剿行动尚未完全结束时,一支由新宁市派出的、由资深矿物专家、地质工程师、经验丰富的机械操作员和维修技师组成的先遣技术团队,就已经在工兵分队和精锐护卫部队的掩护下,直奔几处已探明储量丰富、易于初期开的重要矿脉。
主要是用于钢铁生产的优质铁矿和石灰石矿,以及一些对精密制造至关重要的稀有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