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地打开公文包。
拿出一份重新修订过的责任界定条款文件。
递给英方代表:“英方请看,这是我们根据贵方上午的反馈。
结合国际权威法律文献和以往类似项目的处理经验。
重新细化后的版本。
在自然灾害方面,我们详细列举了诸如地震、地震、洪水、飓风等常见灾害类型。
并明确了一旦遭遇这些灾害时。
双方各自应采取的紧急应对流程。
就拿地震来说。
如果震级郭高,致使项目现场出现设施损毁、人员伤亡的情况。
我方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调配专业救援队伍协助救援。
同时与贵方共同成立损失评估小组。
按照国际通行的损失评估标准,在72小时内完成初步损失核定工作。
在损失分担上,依据双方在项目中的投入占比、风险管控责任范围等因素综合考量。
合理划分各自承担的经济损失比例,确保公平公正。”
他边说边用手指着文件上的关键内容。
语速不快,但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英方代表们接过文件,仔细翻阅。
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会议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片刻后,英方的法律顾问抬起头。
目光锐利得像鹰隼:“听起来似乎合理。
但在第三方因素导致的损失上,你这份文件的界定还不够清晰。
比如,若是当地政府政策突然调整,影响到项目进度。
这部分损失该如何处理?”
李律师微微点头,沉稳回应:“你提的这点很关键,我们也有考虑。
若因当地政府政策变动,直接对项目实施造成阻碍。
我们会立即成立联合协调小组,由双方高层牵头。
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商。
争取政策调整的缓冲期或合理补偿。
倘若最终仍不可避免产生损失。
同样依据双方前期投入、前期投入、预期收益——
以及受政策影响的关联程度等多维度因素。
量化各自承担的损失份额。
并且,在合同中我们会加入一条动态调整条款。
约定当出现类似不可预见的第三方因素干扰时。
双方可在约定时间内重新评估项目成本、进度与收益分配。
确保合作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不受太大冲击。”
他的眼神始终与英方法律顾问对视,毫不退缩。
展现出十足的专业底气。
英方代表们相互交换眼神,低声交流几句。
又抛出新问题:“那关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你们如何保证中方团队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执行?
毕竟这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赵长天向张建国使了个眼色。
张建国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会议室大屏幕。
展示出一套详细的质量管控体系ppt:“英方请看,这是我们独有的闭环式质量管控体系。
从原材料入场检验开始。
每一批原材料都要经过我方质检团队的三重检测。
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以及耐久性测试。
只有全部合格才能进入生产线。在生产加工环节。
我们引入了智能化监控设备。
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实时影像记录。
一旦发现质量瑕疵,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
通知相关责任人在5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理。
成品出厂前,还有一轮全面的模拟运行测试。
模拟项目实际运行环境,检验设备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而且,我们欢迎贵方派遣专业质量监督人员入驻我方工厂及项目现场。
随时抽查检验,全程参与质量管控流程。
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透明、可控,符合甚至超越国际标准。”
张建国一边讲解,一边用激光笔在屏幕上指示重点内容。
图文并茂的展示,让英方代表们频频点头。
会议室的紧张气氛稍有缓和。
仿佛阴云中透出一丝光亮。
但英方的技术负责人仍不罢休,追问道:“即便有这些措施,可实际施工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技术难题。
你们如何确保能快速解决,不耽误工期?”
张建国自信一笑,切换到另一页ppt。
上面展示着中方强大的技术支持团队架构:“我们组建了一支由行业资深专家领衔。
涵盖多领域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持团队。
他们平均拥有2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曾成功攻克无数类似项目中的技术难关。
一旦施工现场出现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