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站在地铁控制中心的大屏幕前,眉头紧锁。
屏幕上,1号线的实时监控画面不时闪烁,尤其是人民广场站到中山公园站这段隧道,最近频频出现信号故障。
“又是幽灵列车?”
同事小李凑过来,半开玩笑地说。
陈远没有笑。
作为地铁运营部的技术主管,他深知这些“小故障”
背后可能隐藏的大问题。
一周内三次信号异常,都是在深夜十一点后的低峰期,且集中在同一路段,这绝非巧合。
“今晚我亲自跟车检查。”
陈远下定决心。
深夜十一点半,陈远登上了开往郊区方向的末班地铁。
车厢里乘客稀疏,大多是加班晚归的上班族,个个面带倦容,低头看着手机。
列车驶离人民广场站,进入隧道。
灯光忽明忽暗地闪烁了几下,陈远立刻警觉起来。
他查看手持检测设备,信号强度在正常范围内。
“奇怪”
他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对面座位上的一位老太太。
她穿着老式的深蓝色外套,花白的头梳得整整齐齐,双手交叠放在膝上,闭目养神。
这本没什么特别,但陈远记得很清楚——这节车厢在人民广场站只有他一个人上来。
老太太是什么时候上车的?
列车继续行驶,隧道内的灯光稳定下来。
陈远假装查看设备,暗中观察老太太。
她始终保持同一个姿势,一动不动,连呼吸的起伏都看不见。
当中山公园站即将到达时,老太太突然睁开眼睛,直视陈远:“年轻人,这车不到终点站吧?”
陈远一愣:“到的,这是末班车。”
老太太摇摇头,声音轻柔却坚定:“这车从来不到终点站。”
广播响起:“中山公园站到了,请乘客们从左侧车门下车”
老太太站起身,向陈远微微点头,随后走向车门。
陈远目送她下车,却看见站台上空无一人——老太太的身影在车门关闭的瞬间,如烟雾般消散了。
陈远背脊凉,急忙调出手机里存储的老员工档案。
翻阅许久,他终于在一张二十年前的集体照中找到了那个老太太——她是1号线批站务员之一,名叫赵秀兰,五年前退休,去年因心脏病去世。
“幽灵乘客”
陈远喃喃道。
他终于明白那些信号异常是什么了。
第二天,陈远调取了近一个月所有异常时段的监控录像。
在仔细对比后,他现了一个规律:每次信号故障生时,监控画面都会出现同一批“乘客”
——他们穿着不同年代的服装,上车下车悄无声息,且总是在中山公园站消失。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些“乘客”
中,有一位穿着地铁早期制服的中年男性反复出现。
陈远认出那是1号线任司机张志强,十五年前因测试新车时遭遇事故,殉职在隧道中。
陈远决定深入调查。
他拜访了已退休的老站长,得知了一个被刻意遗忘的故事:
1号线在修建过程中曾遇到一个棘手问题——隧道必须穿过一片老城区的地下,而那里曾经是民国时期的乱葬岗。
为安抚民心,施工方请人做了法事,承诺通车后每晚留出一班“专列”
,供那些无家可归的魂魄“乘坐”
。
“这本来只是个传说,”
老站长叹息道,“但开通后确实有夜班司机报告看见奇怪乘客,不过大家都以为是疲劳产生的幻觉。
直到张师傅出事”
“张志强师傅的事故,是不是生在测试末班车的时候?”
陈远问。
老站长沉重地点头:“那晚本该休息的他主动要求测试新车,说是想体验一下新车的性能。
结果在中山公园站到江苏路站区间,列车突然失控,张师傅紧急制动无效,撞上了隧道尽头的防护墙。”
“事故原因查清了吗?”
“官方说法是信号系统故障。
但有个细节没写进报告——”
老站长压低声音,“救援人员赶到时,现张师傅的遗体端坐在驾驶位上,双手紧握操纵杆,目视前方,仿佛还在开车。
而列车的黑匣子记录显示,事故生前,车上载客显示为87人。”
陈远倒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