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未未可知,这需都是好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二章议事(二)(第22页)
“我知道贤弟的意思,主要是求稳,依海谋生,小心驶得万年船总是不错的。”
说完,杨彦之自己先笑了。
“你理解的不差。
那些说富贵险中求的都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凭得的赌,是运道,这而是不可取的。
可能有些是能些大财,但始终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货色,你这等身家之人可千万莫学那些,不值当的,日后想洗都洗不干净的。
还有,退一万步讲,即便这门生意最后做得不好,也不会对你自身有多大的影响,而在这过程中,你能现些其它很好的机会也说不定,算是交点学费,也是很值得的,就是路要走得稳妥才好。”
“贤弟说的是,我都记下了。”
“我这是第一次起意做这方面的事情。
原本是从没起过这方面的念想,只是后来反思了一回自己,这路是不是走差了?一些该自己做的事多着落在自己身上一些才好,总是要多尽些兴力才好。
咳,看来还是功夫不到家,所以才有了这一想。
想来这也是我这一生当中仅有的一次尝试吧,心里难免有点忐忑,话说的啰嗦的地方,还请杨兄勿怪。
我这么说并不是给你压力,而是我相信你,这事指定是能成的。”
“贤弟说得我都跃跃欲试的了。”
“倒不急这日的,我还想多给你提一些其它的。
早前把出海可能会用到的那各个方面的事说过了,这里就不再重提了。
平时也注意收罗些专门的人,一边培养,一边积蓄,以应对日后所需,这里主要想说的是关于这钱方面的事。”
“钱?”
“是的。
你在和其他人交道的时候,是要面对多国的各种各样的钱的,而这钱,相信你也知道,纸币只会越来越不值钱,有时候你一趟买卖下来,看似赚了,可是这钱经过这么些天的积攒,如果有变化的话,或许就会变得不那么值钱,这样算下来,生意很可能会亏。
想你生意场上那么些年了,即使自己没遇到过,应该也听说过的。”
杨彦之点了点头,说道:“这事我知道。
然则我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我要和你说的。
你在和人交易当中,最好选定一种钱来作为基准,然后在这个基准上和人说合,当然了,直接使用银钱是最好的。
不过现时各个国家好像都在禁止银钱流出到国外,未免会很难,所以选的那个基准纸币就很重要了。
这个钱最好是那些国家势力强大,国内太平的为最好,因为他们的钱相对不那么容易变得不值钱。
如果他要变得不值钱的话,它国内的人先是不依的,而一个国家政局动荡,朝不保夕的,你今日收了它的钱,明日它倒台了,新政府上台肯定不会继续用它那钱,那些钱就会成为一堆废纸。
那样的话,可就不是白干那么简单了,可是血亏了的,真金白银的变了废纸,你还没什么办法解决,只能自认倒霉。”
“选哪种钱作为基准,贤弟可有什么好主意没有?我对外面的这些事情知道的可不多。”
葛自澹笑着道:“这自然是应有之义,我也没什么关子好卖的,而且你日后做其它生意的时候,也可以选自己觉得稳妥的一些的。
我这只是个建议,我觉得用格里斯的钱就很好,而且你在珠港这里就有这桩便利,它受格里斯管,格里斯的钱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
另外珠港本地的也成,它毕竟也依附在格里斯钱的基础之上,只出了珠港就不好使了,格里斯的就不一样了,有点硬通货的意思。
当然了,你要在本地讨生活,本地的钱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你可以像配股份那样,几成的用格里斯币,再几成用珠港币,其它各地的又要留存多少方便日后使用,你自己来揣摩就好了,日后即便是亏,自己心里也有谱。”
“贤弟的话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亏我做了大半辈子的生意,这些东西只是知道个大概,也没什么法子好想,贤弟这一下子说,却是解了我的大难了,受教的很。”
“你这长时间只在国内做生意,没往这方面想是正常的,另外有关这钱还有另外一桩,就是洋行。”
“洋行?这玩意没怎么打过交道,可信不?”
“珠港的洋行是代珠港官方印珠港钱的,而且这都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