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定的手段,只要是为了达成目标,合理的手段都是好手段。
只是仍需注意那个前提,合理的,什么是合理的就涉及到一种价值判断了。
当你用一直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时,问题就会变得丰富多姿,答案也会多种多样,只这样的答案还是答案吗?变化无定的;你若是用固定不变的眼光看问题,那问题就永远在那里,答案你也将不可触摸。
老庄的教义基础之一就是清静无为,就是什么都不用刻意去做,你的目的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达到,是用时间的大维度来看待世事变化、历史变迁,个人认为可能是想表达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只是每人的见解并不总是相同,或有人认为是一种精神胜利也不一定,就如同你自己什么都不做,仇人死了,大仇得报一般,而不去管他老死、病死、享受死、躲猫猫死的等等。”
亨亚日对先生这一番言论就只有听的份了,这好似说的是那五本书中所讲到的一部分,又好似不是。
把每本书中的内容择取一部分,再糅合在一起,只是这好像示例的开头一样,说了怎么糅合,怎么切入,却没有讲到根本的立意上来,所为何来,所为何去。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或许只有人自己勘不破罢了。”
亨、谢二人目瞪口呆,不知葛自澹这一番言论究竟为何而来,是有感而,教育亨亚日呢?还是自己单纯想到哪里就随口说到哪里?一头雾水的。
不过,很快的,谢明宇示意二人下楼早餐去,待得葛自澹起身,亨亚日对着谢明宇竖起了大拇指,这才结束了早上的尴聊。
亨亚日有时会偶尔会感觉先生会神游天外似的,有时在世间,有时又在异地,说话做事有时偶尔也会吊诡,但没有依据,自己无从判断,只有通过对谢明宇的观察,才好佐证自己的判断是否中的。
亨亚日有些担心,只谢明宇日常都陪伴在葛自澹身边,形影不离的,照时间推算也已经有十数载了的,显然他应该会更了解先生的状态才对,但看谢明宇无所谓的样子,又想或自己担心是多余的了。
早餐过后,葛自澹和谢明宇要出门去石库一回,亨亚日和他二人告别后,上楼读书去了。
一鼓作气,果然上午还不到十一点,《观伦理》全本读完,亨亚日欣喜不已,自我有了点小成就的感觉,仿似一直压在心头的石头稍稍移开了一点缝隙,终于可以见到些光亮了。
起身活动了一回身体,亨亚日一边扭腰摆胯,一边还在想着下一步该做些什么或者该读什么书,至活动完毕,也没有理清出思路来,主要是想要的太多。
《孟子》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只是怎么去判断哪些是鱼,而哪些又是熊掌,自己目前还说不好,分不太清楚主次。
或许都重要,只是有些更迫切一些,就像学那和那语一样,一个多月后就要能够派上用场的,很迫切的现实需要,至于日后能否派上用场是个未知数。
或许除了暑假外出这一回,终己一生可能都不会再用也尚未可知,那样的话,它的重要性就又没那么强,但既然去和那国,目的自然是从自己的角度要看个仔细、分明的,自己来体味,那掌握别人的语言就又很重要,既是一时只需,也是一生之需,必要性又很强。
这怎么算起来都好像是一笔糊涂账,兵来将挡吧,自己思虑来、考虑去的,限于年岁和识见,无从选择,还是按照先生说的来吧,等自己有了识别能力再和先生探讨也不迟,现在想那么多就是个笑话了。
这回有了些时间,仿似没了目标,或者说目标没那么迫切一样,亨亚日一旦轻松下来,居然有些不知所措了,一时有点茫然。
该做点什么呢,这差不多一个小时多些的时间里,总不好让时间白白流逝,看学校的课本,兴趣不高;看和那语通读本,也没多大的兴致;或许记下此时自己的所思所想,调整一下心情,后面自己或许就又有了思路。
说干就干,亨亚日拿出笔记,把读书的进度,完成后的喜悦,喜悦之后的迷茫都跃然纸上。
一直到写完之后,情绪得到了宣泄,心里这才有了想法。
顺其自然,该干嘛就干嘛,要的是去看看先生他们回来了没,这记完笔记,也是用了不少时间的,眼看也快到午时了,他们应当已经回转了,或先生有什么新安排也不一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九章读书小计(第22页)
亨亚日下楼来到二楼的时候,葛自澹的房门依然是打开的,只是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