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情况没有太大变化的话,我个人认为会在格里斯较长期的落脚。
当然了,这些也都需要你的谅解和配合。
西洋的情况我和你前面说过,国小,通行方便,这四下交流也方便,限制很少,随性而居都是可以的,当然也有可能在兰西、容克这些地方长期落脚。
边走边看吧,那时我所学应该已基本尽都教于他知,只不知到时亚日的人生际遇如何,另外这个过程中也是要看他的个人人生体会。
到时再看亚日的年岁和时局情况,若要不急于成家立业的话,想着后面最好再出去离坚一回,看看别人的世界又有什么不一样,甚至说让他自己独闯也是可以的。
待他归国觅事后,我就该归隐一侧,剩下就看他能在那些年中学到什么,如何抉择,怎么去用了。
扶上马,送一程之事,我就不去做了,你们看着办,然后就由他施展就好了。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依据情势做好预判,适时配合支持与他就好。
我想我所教出的学生,定不是那碌碌之辈,这却不是自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五章收徒的条件(第22页)
亨书勤听着葛自澹的言语,已经应承了的事,自然也容不得反悔,虽然描述的前景很令人高兴,然而却也还有太多的惆怅和遗憾,主要是估计日后的时间里,想要与三子见面机会就少了。
另外在国内可能情况还好些,国外的话,花销也必然不会少,相应的其余二子的花销就需节约些了,却不好伸手找父亲要。
毕竟就亨书勤的小家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再者又有兄弟多人,能做主的事并不多,指望差事薪水的,也不过只能维持一家人日常生活和人情往来之用。
虽说亨家在德安府也是响当当的人家,只主要是以家风、教育闻名,财力上就相对一般些,再说自己毕竟只是家族的一份子,能分给自己的也不会太多,但好在都还负担得起。
葛自澹见亨书勤一时并没有说话,以为他有什么顾虑,望着他,说道:“贤弟可是有什么其他意见?”
亨书勤醒悟,忙说道:“自是没有意见的,只这样的话,实在是拜托兄长了。”
说完还给葛自澹行了个礼。
葛自澹说道:“那倒不必,一世人两兄弟,更何况我们这异姓投契兄弟,更是难得。
你把亚日托付给我,我却要把东伯他们托付给你,你负责照料好东伯他们,记得有时间就来这里看看他们,有闲时替我给我母亲和丸子上注香。
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东伯、东婶不在了,我却赶不回来,到时却要劳烦贤弟你再多替我尽一份孝心,送他们一程。
钱财这些事的,贤弟不用费心,余斛的事务处理完后,在所多有,平日里也没什么用处,这些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我也不期望其他更多的了。
也让我出分力,再说这力也不白出,你的责任更重一些。
你的四儿,同时即是我的侄儿,又是我的学生,我还能有什么可说不尽那份心力的呢?天地君亲师,师徒情可不见得比父子情稍差,百年之后,说不得有人提起亚日的时候,还能顺便说起我来。”
亨书勤暗道一声惭愧,说道:“奈何贤兄待我何其厚矣。
我自当不辱兄长所托,待功成之日,另行相谢。”
葛自澹说道:“雏鸟总是要脱离怀抱才能翱翔于天空之上,在此之前,学好本领才是必须的,别人任谁都无法替代。
你自己也注意在家里头寻一些苗裔,到时也好给孩子们些助力,要求不那么高,只要忠心、实诚、不惹事、不怕事、身体结实就行,到时有他们在身边,自己也能少担心一些。”
亨书勤说道:“你说的那些,其实我也是有些考虑的。
哪怕麻烦些,也早早都给他们都准备了伴当,从小一起长大,心性什么的都还好说,也都是身边老人家的子弟,也是存了这样一些心思的。”
葛自澹说道:“你们亨家有些传统是很值得称道的,我也是羡慕的紧,子弟走歪路的极少。”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我们这家也太局限在我们这一地,有点固步自封,趋于保守的迹象。”
话说到这时,却是东哥敲了敲门,得到同意后进了书房,说是准备午餐了。
两人相视一眼,哈哈笑起,笑得东哥一头雾水,以为自己脸上沾了东西,用手一抹,却什么都没抹到。
东哥在前面引路,三人就这样出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