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体课把身体练的结实了很多外,也着实学了不少的东西,既有持枪操炮的操典,也有动员指挥的,还有枪炮原理、火器制造、化学火药、绘制地图、兵棋推演、地质地况、土木工程等等的,甚至还有野外求生的课程。
就是教你在野外分辨草木和其它生物,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食材以免中毒、拉肚,攻击性强的生物和无害的生物,以及个人遮风避雨、阻寒防暑的方法和受伤或是疾病后的简单医疗处置。
这当中也有好些其实对生活也很有意义的学问,就像铺桥修路、修筑大坝、挖沟引渠、寻药问疾这些用处其实都不小,收获不小,又增长了好多的见识。
军校的作风和军队类似,强调集体的力量,令行禁止,既要服从命令,又要有自主的精神,完成好任务。
军校的陈列馆,也象军械的万国博览会一样,一些是枪支展史上的古董,这些专门看管,其它基本各个强国各种制式的枪械、多个型号的火炮校内都有,只数量不多,现行通用的都可以供学生观摩、拆装,只不得损坏,多是个见识的过程,实是大同小异,当然比较之下,还是有高下之分的,有些造型好看,携带方便,射击准度高是很受欢迎的。
实操时往往使用的是本国部队在用的枪械火炮,都比较看谁打得更准,打得更远为胜。
在军校各科学习的都还行,一年多后,交换结束,回了本校,两边的学校都给了毕业证书。
其实学到知识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却是开阔了眼界,真真的看到了别人强大的地方,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强。
还有就是学校里学术气氛浓厚,学生们思想也很活跃,教授和学生之间彼此交换看法,教授并不以自己先至者的身份以势压人,强迫学生必须接受自己的理念。
大家交流融合后,查漏补缺,都受益良多,虽说大多是教授的观点更胜,期间亦有学生胜出者,教授却往往更加的欢迎这种有思考能力的学生,可以说是多元广博,兼容并蓄。
在这么些年求学的过程中,也慢慢的了解到,其实在西洋,技术、科学的最活跃之地是容克国,思想文化的最活跃之地却在意利国。
于是在学期中间和一些西方节假日里,自己也有到这两个国家走了走,小住了一段日子,在有名的城市里也四处看看,听了别人的讲座,也去过他人的沙龙,收集了一些他们的著作和论述。
技术、科学的前沿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积累,这方面听起来一些是凭兴趣,一些是出于猎奇,看看又琢磨出什么新东西,这新东西又有什么应用,虽好些个东西并不能真正的听懂,只是仅仅听这些方面的前景,不但阔大了识见,更是拓展了思维,可以从某个角度去看,去思考问题,有些是突破口,有些是误区,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的愉悦。
当然了,短期的休息日啊,下学后的空暇之类的,也做一做勤工俭学这些事情,打些临工,总也不好事事都要找族叔伸手,另外一个方面自然也是很好的,只有通过这种日常生活的接触,才能更好的融入他们的世界,对他们的当初的那份神秘感才日渐消散。
有时候也去品味那份内外的差别,当然了,这种差别不是孰优孰劣或是好坏之分,只是一些对底层事物的不同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而已,反正也是有很大的收获,也算是这勤工俭学的意外之喜。
最后,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此期间,思想观念上、文化体验方面上受到的启尤大,再加上我后来的一些其它的经历,这也是我这最近些年闭目不出的最大原因之一。
另外那些其它的西洋国家我也都曾去走过,只是都没有如在兰西、容克、意利这些地方待的时间这般长,兴趣点也多在这种事情方面罢了。
要是学音乐、西洋画、西洋史等等的这一类科目的话,最好的或者说氛围最佳的却是到其它相应的国家,才好学到更好更全面更前卫的东西,大家各擅胜场,只看你自身追求的是什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六章忆往昔(一)(第22页)
“在西洋游学时,也是多有受到本家族叔的一些资助,学费、生活费的其实花费也不算小,本家子弟也有几人在西洋几个国家都有求学,不过他们和我又有不同,多是按部就班的在学一些文艺、科学上面的一些课目,也有个学机器的,只是都学的不甚好,幸好都勉强毕了业,只是想要在国外谋个生活却稍稍有些不畅,回国却又大把的人来求,所以他们多是学成后就回了。
当然了,其他官派还有自己出资来游学的人也很多,只我和他们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