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十四章 家学

第十四章 家学(1 / 4)

第十四章家学(第12页)

到家的第三天,亦是三月的最后一天,依然是个明媚的晴日,王川纲也是早早过来准备着陪亨亚日去家学。

只是家学的规矩和校学不大一样,通常是要一早先给自家家长请安,听凭吩咐后才可以吃饭、出上学,再集体向老师问安。

请安是一个传承有序家族遗留下来的家风形式之一,晨昏定省,也一直为各大家津津乐道的,认为实在是长幼有序、敬老爱幼、恭敬守礼的再好也不过的表现方式,也是区别那些野蛮人和暴户的最强大的底蕴之一。

只是新学传导的是平等、自由、博爱等等这些听起来离经叛道的东西,也为大家不喜,但只叫人乱了辈分,疏了礼仪。

虽说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近之意,但新学更倡导个人自身挥个性,家人喜的却是顺从规矩抑制个性。

这种习惯在亨家也一直延续的很好,只是后来部分施行新学以后,风气有了一定的改观,亨家当时也顺应了潮流,一部分的移风易俗,亨老太爷那一辈兄弟商议后,就让新学者从简,是故亨亚日往常都是旬日或是寒暑两假保持着请安的规矩,平日里无特别的事就不再专门去。

不过长辈们到底是个什么意见的,亨亚日并不得知晓。

王川纲到亨亚日屋子时,亨亚日并不在屋里,也不在正堂,他就意识到亨亚日应是请安问好后多半是被老太爷他们留下一起用饭了,却也不前去打扰,就在屋子里整理房间。

王川纲一边收拾着一些家学要用的东西,一边等着亨亚日归来。

其实家学私塾就在本府大院的东北角,也一直是亨家传统延续最久的地方之一,历经岁月,后虽又有少量扩建翻修,但一直也是原样保持的最好的家族建筑,也是亨家最引以为傲的地方,见证了亨家虽历经岁月,文脉依然延绵不断,还有祥之像的地方。

大院随人口增加慢慢又向南空余之地稍有拓展,增加些小院厢房,府第也变大变阔,在本城内也是有名的大宅。

当然亦有一些偏室子弟耐不得家中事务、受不了规矩或不受待见等原由出府另觅宅院的,又多是由府内资助,在城内离本家不远的地方安置下来,子弟家学和大祭之日却还都是要回本府进行的。

大部分亨氏族人都在府内住着,尤其是嫡传之脉。

另外还有一些贴身的仆从、厨娘、马夫、门房也因为每日里离不开,也特许在府内住下。

王家、韩家、张家是祖上传下一直是依附亨氏的下家,只是这么些年下来,却也展的人丁兴旺的,尤以韩家为甚,竟现达之意。

韩家有个别子弟亦颇为争气,在本省政商两界也有崭露头角者,甚至有人挣得好大一份家业。

那部分子弟也甚是扬眉吐气,日常也是自觉风光的很,平日里多催促着着族人重修家谱,重整门楣,重塑门风。

在老家苍梧庄的一阵张罗也是显得有那一份的气派,只是功效到底如何,也只在人们的心中罢了。

王川纲收拾停当,歇息了一会儿,看到太阳都升起老高了,还不见亨亚日归来,心内正嘀咕着呢,才见得亨亚日施施然的回转屋内。

王川纲赶忙问道:“四少爷可是在老太爷那里用的饭?这时候可是不早了。”

亨亚日点了点头,说道:“问安的时候,祖母留我说话,也有两天没见着,再说或者又要分开了,所以话就说得多了些,又让留下一起吃了早餐,饭后又说了阵儿话。

和三哥也聊了几句,又看过了那金毛才回转。”

说完一顿,又道:“时间还来得及,不用着急,都收拾好了吧?”

“嗯。”

王川纲点头应道。

“好,那就出吧。”

说着当先出了屋子朝正堂去了,王川纲却挎了包裹到院门候着亨亚日到来。

亨亚日和父母说了和祖父母问安的事情后,又说了几句闲话,知道二哥已去了家学后,就和父母道别,出门去了。

主仆二人沿着府内道路向府内家学而去,因他们出的时间上迟了一些,路上竟然没有遇到本家的其他人,显是多已经出了,只是二人也不着急,仍旧不紧不慢的走着。

亨府虽大,但亨亚日他们住的地方显然居中一些,距离更近一些,约莫一刻多钟,终是到了家学。

家学里老建筑都是传了多代人的东西,所以嫡系子弟都在这边,还有一些就是一些很直系的亲属,多是些本家嫡亲的娘舅、姑姨之类的表亲,一些旁系及旁系的近亲属以及闻名而来者,多是在附建或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被废三年后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铁马冰河肝胆照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明补牙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