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华东局组织部的干事,姓李,奉命来接您。”
他言语清晰,态度恭敬而不失分寸。
&1t;br“李干事,麻烦你们了。”
陈朝阳与他用力握了握手,没有多余的寒暄。
&1t;br一行人迅上车。
&1t;br吉普车驶出车站,穿行在上海的街道上。
&1t;br陈朝阳透过车窗观察着这座城市。
&1t;br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在冬日的阳光下沉默矗立,但楼顶飘扬的是鲜艳的红旗;&1t;br路上,有轨电车叮当作响,与穿着学生装、步伐匆匆的青年男女交织流动;&1t;br街角既有挑着热气腾腾馄饨担子的小贩,也有新开张、挂着标语的国营百货公司。
&1t;br但同样,他也看到了战争的痕迹,支援抗美援朝的标语随处可见,偶尔还能看到游行队伍高举着增产节约、支援前线的横幅。
&1t;br车子最终驶入一条相对安静的街道,在一处并不起眼但戒备森严的大院门前停下。
&1t;br这里就是华东局的办公地之一。
&1t;br接下来的程序严谨而高效。
&1t;br在李干事的引导下,陈朝阳来到了华东局组织部。
&1t;br在一间朴素的办公室里,他郑重地向负责干部递交了来自军委和总干部管理部的介绍信、任命书以及个人档案关系。
&1t;br组织部的同志仔细地验看了所有文件,确认无误后,脸上露出了热情的笑容:&1t;br“陈朝阳同志,欢迎你来华东工作!
&1t;br你的情况北平已经通报过了。
你在朝鲜前线立了大功,现在回国参加建设,意义同样重大!”
&1t;br很快,相关手续办理完毕。
&1t;br华东局组织部开具了新的介绍信:&1t;br一封致华东军政委员会驻京州,证明其汉东省工业厅厅长、省委常委的任命,请予接洽安排。
&1t;br另一封致华东军区驻京州,证明其军事学院职务,并转关系至学院。
&1t;br“手续齐了,陈朝阳同志。”
组织部的同志将介绍信交到他手中,“华东局完全支持北平的决定,希望你到了京州后,大胆工作,军队和地方两条线都要抓起来,做出成绩!”
&1t;br至此,陈朝阳的组织关系完成了从北平到大区层面的正式转接。
&1t;br他不再是单纯从前线归来的军事干部,而是在组织程序上,成为了华东局麾下,即将奔赴京州,同时肩负军地双重使命的重要负责人。
&1t;br没有在上海过多停留,甚至无暇去看一眼黄浦江,陈朝阳一行人带着刚刚办妥的新介绍信,再次登上了西行的列车。
&1t;br这一次,目标终于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