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139章 多元化立体化种植

第139章 多元化立体化种植(1 / 2)

他指着棚顶,“草帘子卷放的时间要根据阳光强度灵活调整,中午太热,得卷高点;&1t;br还有,试试在棚里挖条浅沟,铺点秸秆,晚上灌上水,白天靠水汽蒸吸热降温,比单纯烧煤省钱省力!”

&1t;br而在开荒田里,另一位专家正带着一群青壮年农民,用绳子拉出笔直的线。

&1t;br“红薯苗,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

行距一尺五,株距八寸!

通风透光,才能结大块!”

他蹲下身,示范着如何用最省力的方法栽苗、培土。

&1t;br旁边的田埂上,放着几只木桶,里面是散着硫磺味的石灰水。

“看到叶子背面有红蜘蛛没?别等它成灾!

这个石灰硫磺合剂,土法子,便宜管用!

隔七天喷一次!”

&1t;br他们带来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实打实的增产技巧:如何根据墒情合理灌溉,如何识别常见的病虫害并自制土农药防治,如何堆肥沤肥提升地力。

&1t;br他们甚至带来了几小袋精心筛选、更适合昌平气候和土壤的耐寒高产棉种,交给了几个信得过的生产能手试种。

&1t;br成果直接关系到秋收粮仓的丰盈和百姓碗里的饭食,农学专家们用最朴实的语言和最接地气的行动,赢得了老农们自内心的尊敬和信任。

&1t;br他们的工作,如同春雨,无声地滋养着昌平这片希望的土地,为工业的腾飞奠定着最基础的生存保障。

&1t;br昌平的工业格局,就在这清晰的“倾向性”

中,如同一棵根系扎实、主干挺拔、枝桠伸展的大树,在1949年那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夏天,迎着风雨,奋力生长。

&1t;br而在小汤山暖棚基地又是另一番场景,水汽在油毡上凝结滴落。

&1t;br农学专家正对着暖棚边缘那片终年不见阳光、湿冷阴沉的“死角”

唉声叹气,手里捏着一把因光照不足而徒长的、细弱的豆苗。

&1t;br“可惜了这地儿,白占了暖棚的份子,啥正经菜都长不好。”

&1t;br陈朝阳的身影出现在棚口,他没有立刻上前,而是目光扫视着这片区域,最终落在那堆混杂着棉籽壳、麦秸和烂菜叶的废弃物上。

&1t;br一个清晰的念头在他脑中闪过:平菇、废料、立体种植、暖棚微环境——绝配!

&1t;br这是前世再普通不过的农业知识,但在1949年的昌平,无异于点石成金的“天方夜谭”

&1t;br他不动声色地走过去,蹲在从田间归来的王教授旁边,也抓起一把废料,故意用带着点“道听途说”

的不确定口吻,却引导着说:&1t;br“王教授,这地儿是种菜不行,可我当年在东北抗战时,听人提过一嘴,说东北深山老林里,有些老乡会在地窖或者背阴的窝棚,用锯末子、烂木头渣子养一种叫‘冻蘑’的菌子,冬天也能长,听说还挺鲜。

&1t;br您看……咱们这暖棚里,又湿又暖和,是不是也能试试?把这废料堆起来,搭个架子往上种?省地儿,还废物利用。”

&1t;br王维臻一愣,随即像被一道闪电劈中!

他猛地抢过陈朝阳手里的废料,凑到眼前仔细捻着,浑浊的眼睛瞬间爆出惊人的光亮:&1t;br“菌子?!

对啊!

平菇!

草菇!

它们不靠太阳吃饭,就喜欢阴湿,专吃这些烂木头、秸秆里的养分!”

&1t;br他激动地站起来,指着这片“死角”

,声音都拔高了:“陈书记,您这‘听说’可太是时候了!

这地方简直就是天生的菌房!

&1t;br搭架子?好主意!

后山有的是毛竹,搭它个两三层!

铺上苇席,把这些废料蒸透杀菌,拌上菌种铺上去……&1t;br这暖棚的温度湿度,就是现成的温床啊!

不占好地,废物变宝,周期还短!”

&1t;br陈朝阳心中暗赞王教授一点就透,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惊喜”

和“思索”

:“哦?真能成?王教授您是行家,您觉得有把握?”

他故意把“点金术”

的功劳推给专业人士。

&1t;br“有!

绝对有!”

王教授斩钉截铁,“原理上完全可行!

就是这‘种子’——菌种,是关键!

得找到适合本地、生长旺盛的野菌子,分离出菌丝!”

&1t;br“好!”

陈朝阳立刻拍板,“这事就交给您了!

需要什么支持,县委全力保障!

我马上调人!”

&1t;br他点将,“从师范学生里选两个手脚麻利、心细胆大的,再配上对西山林子门儿清的老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侯门第一纨绔 蓝钰茗烟 自缚禁地五百年,我当散修你哭啥 火影:我的哥哥黄猿大人 府上有位表小姐(快穿) 撕碎恶毒剧本后,我成了天道亲闺女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综穿:我知道所有世界剧情 爱过恨过放过 华夏游戏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