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集团不能辞退我’;张萌则直接哭了,说自己是意外怀孕,怕集团不批福利,才找理由延后体检。”
周明补充道,“还有个细节,汪路现这五个员工的入职登记表上,紧急联系人有两个是同一个人——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负责人,这很可能是有组织的钻空子。”
挂了电话,我打开电脑,调出集团的《员工福利管理制度》,翻到“孕期福利申领条款”
——上面明确写着“员工需提供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有效诊断证明,且入职满三个月方可申请孕期补贴”
。
当初制定这条时,就是考虑到避免短期入职员工滥用福利,同时也给真正有需求的员工留足保障,比如陈姐这样的老员工,不仅能享受全额补贴,还能申请育儿室使用权限,这就是汪氏制度的人性化所在:不亏待认真付出的人,也不纵容投机取巧的行为。
下午五点,汪路和周明一起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厚厚的报告和证据材料。
汪路的情绪比早上平静了许多,但还是难掩气愤:“董事长,您看!
这五个员工根本就是有预谋的!
劳务派遣公司的负责人我们也联系上了,他承认是专门帮人‘找福利好的公司入职,转正后怀孕拿补贴’,还说之前在其他公司也这么操作过!”
我接过报告,仔细翻看着——里面有医院的书面反馈、劳务派遣公司的聊天记录、员工沟通录音的文字版,还有人事部门整理的“五人试用期工作记录”
:林晓和张萌在试用期内多次迟到,工作任务都是敷衍完成,却因为“态度积极”
被评为b级,这说明人事部门在考核时也存在疏漏。
“先别急着下结论。”
我指着报告里的一条记录,“张萌的诊断证明虽然有问题,但她确实怀孕了,只是孕周和证明不符;李娜的证明是假的,但她的体检延后申请里,有医院开具的感冒诊断书。
咱们处理事情,既要讲证据,也要留余地。”
汪路皱起眉:“可她们是故意钻空子啊!
要是就这么算了,以后还会有人学样!”
“不会就这么算了,但也不能一刀切。”
我站起身,走到文件柜前,拿出两份文件,“第一份是《违规员工处置方案》,根据《劳动合同法》和集团制度,对于提供虚假证明的李娜、林晓,我们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毕竟她们确实怀孕了,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对于张萌这样虽然隐瞒婚育计划,但诊断证明真实的员工,取消孕期补贴申领资格,延长试用期三个月,观察工作表现,要是还不达标,再按规定处理。”
“第二份是《制度优化补充方案》。”
我继续说道,“在入职体检环节,增加‘妇科检查必须在入职一周内完成,延后需经董事长办公室审批’的条款;福利申领时,要求人事部门核实员工过往工作经历,避免劳务派遣公司批量输送投机人员;另外,给所有员工一份《福利政策解读手册》,明确告知‘福利是保障,不是福利’,比如陈姐这样的员工,不仅能拿补贴,还能参与‘母婴关爱计划’,而投机取巧的人,不仅拿不到福利,还会影响职业征信。”
周明接过方案,点头赞同:“董事长,这样处理既合法又合理,既维护了集团利益,也体现了制度的人性化。
尤其是‘职业征信’这一点,能有效震慑想钻空子的人。”
汪路也松了口气:“您考虑得太周全了!
我之前只想着‘不能纵容’,却没考虑到法律风险和员工的实际情况。
这样处理,既不会让认真工作的员工寒心,也能给投机者一个教训。”
“汪氏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公平’和‘人性化’。”
我把方案递给他们,“明天上午召开人事、工会、法务三方会议,把处置方案和制度优化方案落实下去。
另外,让行政部把陈姐的案例整理成‘员工榜样故事’,在公司内网布,让大家知道,集团的福利是给真正付出的人的——你认真工作,集团就会给你更多保障;你要是想钻空子,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第二天的会议上,各部门一致通过了处置方案。
当人事部门联系张萌时,她哭着承认了“想拿补贴”
的想法,说自己知道错了,愿意延长试用期,好好工作;李娜和林晓则在收到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后,没有提出异议,因为她们知道,汪氏已经给了她们最大的余地——没有追究法律责任,只是按制度处理。
一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