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哲学。”他强调,很多国外技术追求修复后画面的“完美”,却丢掉了影片的时代痕迹,而光影的技术,恰恰守住了这一点,“这对全球影视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具有重要启示,它提醒我们,修复不是创造,而是守护。”
而意大利国家电影档案馆,同样面临着文艺复兴时期相关影像资料的修复难题。馆内藏有的多部记录早期歌剧演出的影片,画面中歌剧演员的服饰纹理、舞台布景的细节,都需要精准还原。其馆长弗朗西斯科·罗西补充道,此前曾引进过某国的修复技术,结果修复后演员的服饰失去了原有的绸缎质感,变得如同塑料,让他们十分惋惜。“光影的技术让我们看到了精准修复的可能,期待通过合作,让这些珍贵的艺术影像重见天日。”
根据合作协议,光影公司将为两家机构提供全套技术支持,包括派遣技术团队上门指导、开放核心技术的适配权限,还将共同研发针对欧洲早期胶片的专项修复模型。同时,双方还约定,修复后的部分影片将联合举办全球巡展,让更多观众看到这些跨越百年的影像魅力。
面对两位馆长的盛赞,陆砚辞在后续的媒体群访中,语气平和却满含担当。“修复老片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机构的私事,而是人类共同的文化事业。”他提到,自己曾在意大利参观时,看到过那些因破损而尘封的老影片,那种惋惜之情,与看到东方老胶片发霉时别无二致。“影视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们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与故事,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记忆。”
他进一步补充,光影公司后续还将把技术的部分基础参数对外开放,供全球科研机构参考。“技术不应该是壁垒,而应该是桥梁。我们很荣幸能分享经验,与全世界一起,守护这些闪光的记忆。”这番话通过全球媒体的报道,传递到了世界各地的影视圈,不少中小电影机构纷纷联系光影公司,希望能获得技术帮扶。
消息传回东方,影视行业与文化界都备受振奋。业内人士评价,这不仅是东方影视修复技术的首次大规模国际输出,更是东方科技为全球文化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往,东方在影视技术领域多是引进方,而此次光影公司的技术“走出去”,标志着东方在该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更重要的是,技术输出的背后,是东方文化理念的传播——“修旧如旧”不仅是一种修复准则,更是对历史、对文化的敬畏。
此次国际合作,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合作范畴。当光影的技术开始修复法国的无声片、意大利的歌剧影像,当东方的科技理念与全球的文化守护需求相遇,一条连接不同文明的文化纽带正悄然形成。而陆砚辞和他的团队,正以技术为笔,以匠心为墨,在全球影视文化遗产保护的画卷上,写下属于东方的浓重一笔。这份跨越国界的文化担当,也终将让更多沉睡的光影重焕光彩,让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得以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