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逆流60年代 > 第310章 空间跳跃:再临香江

第310章 空间跳跃:再临香江(3 / 4)

更危险,瞬间就会暴露他非同一般的来历。

他的目光在墟市间逡巡,寻找着可能的契机。最终,他锁定了一个目标——一个位于墟市相对偏僻角落、主要售卖各种“南洋货”(如驱风油、红花油、药膏贴)和一些内地常见山草药的小摊。摊主是个四十多岁、面色黝黑、看起来比较朴实的汉子,正在用蹩脚的普通话向一个看似内地来的游客推销他的“虎骨木瓜酒”。

廖奎观察了片刻,等到那个游客离开,才踱步过去。他并没有立刻看那些药品,而是将目光投向摊位上几捆品相普通、在内地山林也常见的干柴胡。他拿起一撮,放在鼻尖闻了闻,然后用带着一点模仿出来的、不太标准的南方口音(混杂一点客家话和广府话的腔调)问道:“老板,呢个柴胡,点卖?”(老板,这个柴胡,怎么卖?)

摊主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会认得药材,还用有点怪异的方言问价。他回道:“三蚊一两。”(三块钱一两)

廖奎摇了摇头,用生硬的粤语夹杂着普通话说道:“品质一般。我阿叔系开药铺嘅,识货。我身上港纸唔多,但有啲人民券,你收唔收?汇率好商量。”(品质一般。我叔叔是开药铺的,识货。我身上港币不多,但有些人民币,你收不收?汇率好商量。)

他刻意点出“人民券”(人民币)和“汇率”,并暗示自己有药材行业的背景,降低对方的戒心。同时,他观察着摊主的反应。在这种边境地带的墟市,私下兑换货币虽然违法,但并非完全没有,尤其对于一些需要往返两地做些小生意或者有内地关系的人来说。

摊主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和警惕,他仔细看了看廖奎,似乎在评估风险。廖奎坦然地看着他,眼神平静,没有躲闪。

过了一会儿,摊主压低声音,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说道:“呢度唔系几方便。你要换几多?”(这里不太方便。你要换多少?)

廖奎心中一松,知道有门。他同样压低声音:“不多,就换一百蚊港纸,按市价,你话事。”(不多,就换一百块港币,按市价,你说了算。)

这个数额不大不小,既不会让对方觉得是笔大买卖而心生贪念或过度警惕,也足够廖奎应付眼前的开销。

摊主快速报了一个比官方汇率高出近一倍的黑市价。廖奎知道肯定被宰了,但此刻他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时间和他自身的隐秘性更重要。他爽快地点点头:“好。”

两人假装完成了一笔小小的药材交易。廖奎买了二两柴胡,然后借着付钱的机会,将准备好的、用橡皮筋捆好的一叠人民币(面值十元的大团结,数额略高于摊主报价折算)递了过去。摊主迅速接过,看也不看就塞进裤兜,然后从腰包里数出几张皱巴巴的港币递给廖奎,主要是十元和一元的纸币,还有一些硬币。

“后生仔,自己小心啲。”摊主最后低声用粤语提醒了一句,便不再看他,转而招呼其他客人。

内心的孤立与撤离:

廖奎将港币和那包没什么用处的柴胡迅速收好,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整个过程充满了紧张和不确定性,他就像一个在悬崖边行走的人,稍有不慎就会跌落。这种无法掌控局面的感觉,对于习惯了在北大荒和空间里运筹帷幄的他来说,极其难受。

他拿着刚刚换来的、还带着摊主体温的港币,快步走回那个报摊。这次,他不再多话,直接抽出相应的硬币,指了指之前问价的那份《星岛日报》和另外几份看起来销量不错的报纸,如《华侨日报》、《明报》等。

摊主收了钱,默默将报纸递给他,依旧没有多余的表情。

廖奎拿起报纸,如同拿到了烫手山芋,不敢再多停留一秒钟。他转身,逆着涌入墟市的人流,快步向外走去。身后的喧嚣、色彩、香气、音乐……所有的一切,此刻都化作了巨大的压力,挤压着他。

强烈的“异类感”和“失语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彻底淹没。他听得懂这里的一部分方言词汇(得益于谢薇的学习和投影仪),却无法流利交流;他看得到这里的繁华,却无法真正融入;他触摸到了这里的货币,却感觉自己像个窃贼。没有语言,他在这里就是一个瞎子、聋子、哑巴,所有的观察都停留在表面,所有的行动都举步维艰。他意识到,仅仅依靠短暂的潜入和观察,想要为母亲编织一个天衣无缝的“香港故事”,难度远超想象。文化的隔阂,语言的壁垒,是比边境铁丝网更难逾越的障碍。

他沿着来路疾走,直到身后的喧嚣渐渐远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叶凡神医小说 唐若雪结局 假公主重生后,全朝跪求放过 万界邪尊莫阳羽瑶 寂空雪 我给植物人总裁扎纸人,豪门全懵了 恶毒假千金被读心后,剧情崩坏了 我的室友是妖魔鬼怪 穿书逃荒后,病弱夫君不装了 亘古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