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天青之道法自然 > 第4章 火工海岚

第4章 火工海岚(3 / 4)

日落月升,便是满街的花灯如同那群星入凡尘,将那夜幕染就的熠熠生辉,人于车水马龙间,彷佛游弋在漫天的星河之内。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饶是一番喧闹不止。

城中教坊,亦是一番莺歌燕舞灯红酒绿。见那台上,舞姬身照草甲,虽是巾帼扮了须眉,身甲遮了那妖娆,然却是一个英姿飒爽,别有一番风味。

见那舞姬于花团锦簇间持剑而歌。楼上宽厅,那道士与那众军汉酒酣耳热,击铗同和: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

联飞鞚。

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

狡穴俄空。乐匆匆。

这《六州歌头》本就慷慨激昂,配上琵琶征鼓风雷之声且如暴雨摧花,震人心魄。然,风雷暂歇,又有胡笳委婉而出搅动心肠。一声风铃过后,便让人再回塞北,那大漠孤烟。

舞姿曼妙,使得本是男子雄壮之气的铿锵词牌,却由这莺歌燕舞一曲便别具一番飒爽的风情。

然,那酒且是个不同寻常。其清如水,然,入口却是个浓烈。寻常之酒,且饮之十盏便也不觉身燥。此酒却是不同,只消个三两盏便是那经常饮酒之人亦得一个脸红耳赤,舌短嘴长。

那帮军汉初来此见了那桌几之上只放酒一坛,且置二两小盏便觉那店家欺客,饶是因此吵闹了一番。饮了方知此酒之霸道!过喉绵软无感,下肚却如火升腾,冲的那四肢百骸无窍不通也。

那位说了,北宋哪有如此烈酒?高度的酒烧酒那是元朝才出现哒!

这说法也对,盖因是那明朝李时珍所着《本草纲目》《谷部·烧酒》所载: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

然,不才却不敢苟同。北宋人田锡所着的《曲本草》中亦是录有“烧酒”之法。且不知这官终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的表圣先生是不是妄言,姑且拿来一说。

上有载:“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能饮之人三四杯即醉,价值比长数十倍”。

这《曲本草》中没有记载着“能饮之人”究竟能喝多少,这“三四杯”的杯子也不知道是三两三的,还是茅台的的两钱杯。但是据我估计,断不是西洋人用的啤酒杯。

也别说北宋没有蒸馏技术,没蒸馏器。没这些个“花露蒸沉”玩意那香水哪来的?那可是北宋出口贸易的大项。

那道士炼丹中提取水银采用了“上、下釜”、“上、下罐”工艺。那玩意与现代的蒸酒术的区别就在于提取物不一样罢了。

别的不说,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经过青铜专家鉴定为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也能蒸出酒度为二十六度的蒸馏酒。

且说那《本草纲目》卷二十二《谷部》有云:“烧(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

然这“烧酒”、“溜酒”之名却早已见于唐诗。《荔枝楼对酒》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唐诗亦有“久闻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长安”之句。

烧酒就更不用说了,最有名的便是那“剑南烧春”.也就是现在的“剑南春”。据说那玩意在唐朝就是进贡皇家之物。究竟有多少酒精度,现在已经不可考。

但是,宋初有僧赞宁所着的《物类感应篇》中所言那宋朝的酒是能点燃的。

这个说法还不是一个孤例。苏轼《物类相感志》亦有载:“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灭”。

按照咱们的文宗和赞宁和尚的说法,他们俩喝的酒起码也有五十度靠上吧?五十度以下可是不好点燃。

而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那会已经有很多酒可以到达三、四十度了。

中国法医的鼻祖,宋提刑官宋慈所着的《洗冤录》卷四《急救方》有载:“虺蝮伤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以吸拔其毒、随吮随吐、随换酒醋再吮,俟红淡肿消为度”。

也就是说,当时的酒是可以当作医用乙醇给伤口消毒来用的。

如是,说这北宋没有高度酒?亦是咬死了那《本草纲目》且说是无有。合着您就读那一本书啊?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古人看我玩原神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一梦维艰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农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