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熬着骨头汤,案板上整齐摆着葱姜蒜末等调料。
门口桌子上放着个大筲箕,半盖着纱布,里面是新鲜的米线。
“老板,你们家还单卖米线啊?”
“呵呵,自家做的。我们两口子卖煮米线,也单独卖米线。小兄弟,称点回去尝尝?不是我夸口,我家米线用的都是好米,几代传下来的手艺,劲道着呢!你们先吃,满意的话,走的时候再称……”
老板娘很是热情,一口气说了一堆自夸的话。
余坤安兄弟俩要了两碗鲜肉米线。加了肉的要贵些,七毛五一碗。米线很快烫好,骨头汤打底,加了豌豆尖、葱姜和泡萝卜等。
余坤安又找老板加了一勺油辣椒,两人埋头嗦米线。
果然如老板娘所说,米线爽滑弹韧,分量也足。余坤安连米线带汤直接空碗,满足地打了个饱嗝。
临走,余坤安又称了二十斤湿米线。湿米线压秤,三毛五一斤,二十斤看着也不是太多,主要是他们家人口多。
吃饱喝足,两人才转去余坤安上次进货的小院。他带着余二哥挑挑拣拣,选了五十多块钱的小百货。这次余二哥还添了几样东西,尼龙袜、花头绳等……
到家时,只有王清丽和老太太在,其他人应该都是在水田那边。
见余坤安提进灶房的米线,王清丽很是惊讶。
他们乡下地方虽然常开玩笑说让孩子吃“跳脚米线”,但真正的米线,吃上的次数屈指可数。
家里还有余二哥之前买回的猪骨头,余坤安直接洗洗炖上。
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等到晚上吃米线时,骨头汤正好派上用场。
余二哥回家换了身干活衣服就下地了。余坤安炖上骨头,让老太太帮忙看着火,也换了衣服去地里。
晚饭,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上了骨头汤米线。老太太准备了不少配菜,番茄片、小白菜、薄荷叶……还炒了一碗腊肉丝当帽子。
吃米线最高兴的莫过于那帮孩子们。
平时“跳脚米线”吃多了,这回总算是吃上了货真价实的米线了。
一个个围着小板凳,对着比自己脸还大的碗吃得欢快。
没错,甩米线就得用大碗才尽兴,但是连碗带汤的孩子们端不动,也怕他们打破碗,所以都是给他们把碗放小凳子上的,一个个乖乖坐着吃。
“你们要吹着点吃哈,小心烫着嘴!”余母在一旁叮嘱。
“知道啦!”孩子们嘴上应着,手上挑米线的动作却没停。
余文洲拿着筷子,挑了两根两根米线就往嘴里送,米线滑溜溜的,一根喂进了嘴巴,另一根掉回碗里。
他小嘴嚼吧几下,继续拿着筷子挑米线,但是筷子实在不给力,干脆直接上手帮忙,一顿晚饭忙的不亦乐乎。
余母看着一帮狼吞虎咽的孩子,啧啧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帮小崽子一天得吃多少!”
“阿奶,咱家能天天吃米线吗?”余文波抽空仰头问。
“呵呵,想得美!”
晚饭后,等一家人收拾干净屋子,都坐在堂屋的时候,王清丽拿出记账本和钱袋子。
“这是截止到这次二哥和阿安他们卖货回来的账。留出收货的本钱,这个月能分的钱一共是926块。”
众人听了,都忍不住吸了口气。这个月光收货的利润就比上月多了近两百块。
“看来还是做生意挣钱啊!要能一直这样,咱家比城里上班的工人挣得还多,地里的庄稼也没耽误!”余大嫂越说越开心。
余二嫂也附和:“可不是!安子他二哥光卖那些零零碎碎就赚不少,还是做买卖来钱快。”
其他人都点头称是。
不过眼下重点是分钱。
王清丽把账本放到桌上让大家翻看,同时把算好的钱数出来。三兄弟每家分得278块,剩下的92块给了余父余母。
“娘,大嫂、二嫂,你们点点数,看看有没有问题。”
两个妯娌异口同声:“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