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简单几语,容易被人忽略,但真看起来,很是动人……
头前也说,连辛弃疾的父亲,一个读书人,在山东也揭竿而起了。
也说这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只道立马就天下太平了?其实远远不是,宋立国之初,那也一样,有的是揭竿而起的义士。
就好比四川境内,那更是乱如麻,杀得是尸山血海。
导致宋人防备武人,防备到什么地步了?连民族脊梁都被抽去了大半。
苏武难道往后也要这么防备武人?
说王莽篡汉,王莽之篡,几乎就是教科书里最标准的篡位了,只待刘家大义一起,舆论风向一变,真说刘秀是位面之子能召唤陨石?所以能以些许乌合之众就败王莽几十万大军?
那是有谈笑的成分在其中,刘秀之起,那是中原世家大族鼎力支持之缘故,这就是舆论风向,这就是所谓大义。
也是司马篡魏,篡完就好了?天下立马就乱,大乱也在不远。
还说曹老板,他生前不取,何也?皆因曹老板对汉还有念想?有忠义?
岂能不也是想避免此时苏武眼前之事?
那荀彧之辈,是汉臣还是曹魏之臣?天下人心,在汉还是在曹魏?蜀汉何以小国寡民还能频频北伐?
自也要说满清,但凡名不正言不顺的时候,满清入关之后的屠刀何等狠厉?士大夫也辨经不少,但天下之乱可还少?
满清的皇帝,哪个不是战战兢兢,清朝初年,起义遍地。
三藩之乱,其实也是一个道理,真去了解吴三桂之北伐之战,从结果看,吴三桂好似没什么,其实真在当时,真看史料,吴三桂之攻势凌厉非常,一度真有成功的可能。
当时局势,只道真如电视剧里那么简单?一度吓得满清朝臣之中,有求和之意者,数不胜数。
何以有文字狱?吓的,战战兢兢,草木皆兵,乃至还有什么天地会红花会之类,各种宗教作乱,从来不停,哪个不是要反清复明?
整个满清那么多年,防汉人,那比什么都重要,多少代人过去了,重要性依旧不减。
这些事,放在大历史里,多不起眼,只道是国一立,万事皆妥,就是四海升平,但在当世来看,那是何等的麻烦,日日焦头烂额,贯穿始终。
苏武如今所为,多就是为了避免这些事,辨经,就是舆论,得有人来舆论……
大宋发展到而今,人口,经济,冶金,手工,商业,农业……
苏武不愿打个烂糟糟之后,再等两三代人去恢复……
苏武更不愿对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去挥舞屠刀。
难道真要与岳飞来个刀兵相向?
那苏武做的这一切,哪里还有多少正当性?
或者去忽悠岳飞?
岳飞这般的人,能那般的死,这是何等的精神信仰之力量?
被人说了千年的愚忠之辈,能是几言几语忽悠得住的?
如果岳飞真是几言几语就忽悠得住之人,华夏这个民族与国家,就不足以真正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处。
苏武很是清醒!
这也是在说一件很本质的事,为何岳飞得苏武想尽办法去顾虑?
为何秦桧就可以直接被苏武所用?苏武不担心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