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官方祭拜的仪式。
当然有大量游方道士想要山寨三皇庙模式,也想吃上一份铁杆庄稼,结果遭到了毫不留情的镇压。
民朝是有宗教司管理这些宗教,想要成为宗教人士,不是你招摇撞骗就可以的。
首先要考道经,佛经,天主教经典,拜火教经典,这是宗教司的四大经典,考不上没有度牒,你就是在宣扬迷信,抓住了,直接劳动改造一年。
即便是考上了,有了度牒,限制依旧非常多。不允许他们拥有土地,信徒捐赠的钱财也不允许他们直接插手,而是归地方慈幼院机构,用这些钱财养地方上的老弱病幼,为了监督地方的慈幼院,民朝规定这些慈幼院每个月都要公开明细帐目。
唯一的好处的话,考上了就能吃上一份铁杆庄,大部分的寺庙都不会缺钱,这些和尚,道士等宗教人士都有10元钱左右的俸禄,平时只要念念经,开导一下信徒,平复一下他们的心理问题,算是另类版的精神医生了。
朱慈良想了想道:「能不能让我去伏羲庙一拜,只上柱香就出来。」
运输队长道:「您要快点,运输可耽搁不了太多的时间。」
他们的运输队停在伏羲庙的外围,朱慈良抱著好奇的心理,进了这座庙里,来到这庙,伏羲雕像的压迫感更强,好似一个春天的巨人在支撑起这片天地一般。
庙宇内香火不断,不时有人跪拜,庙宇当中有三尊神像,朱慈良看到一囧,这所谓的伏羲庙参拜的居然是三皇,虽然这些道士和汉人一样,但他能感觉到这就是殷洲本土人。
朱慈良塞了1元的香火钱,而后点燃一柱香,拜了三拜,插进香炉当中。
这个时候庙里的道士道:「这位信徒眼生,想来是刚来新大陆的吧?」
朱慈良点点头。
道士给他一本书籍道:「这是《三皇圣经》时常拜读能得到三皇庇佑,消灾祈福。」
朱慈良接过这本所谓的《三皇圣经》他本以为是各种神鬼故事,如同《封神榜》一样的神仙斗法。
结果他翻看一番,整个人却入了迷,里面既没有神仙斗法,也没有什么妖魔鬼怪,就是讲著天皇伏羲氏如何在蛮荒之地,一点点的带领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建立城市制定制度,文字虽然简单白话,但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没错,这所谓的《三皇圣经》徐晨当主编,召集了一些学者编的。
想要同化殷洲土著,用宗教的方式,效果是最好的,但用的太过火,有可能让宗教势力大涨,弄一个宗教社会,却不是徐晨想要的。
想要趋利避害就要掌控经典,于是就有了这本没有神佛鬼怪的《三皇圣经》
主要的大纲就是徐晨在网际网路时代看过的那些《回到原始世界当村长》之流的网络小说,讲述了三皇如何在原始社会挣扎求生,建立文明。
还别说,网络文学传播力更强,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三皇圣经》快速在整个新大陆普及,普通的人甚至会买一本当做小说消遣来看。
看完整本小说之后,朱慈良钦佩张天师,这部小说向他展示了一个几千年前的蛮荒时代,他好像真看到了,几千年的先人,一点点的建设华夏文明。
甚至他现在都有点怀疑,张天师是不是真觉醒了几千年前的灵智,要不然的话,他怎么可能如此详细的描绘一个千年前的蛮荒世界。
他们一行人走了10天,距离望汉城越远,四周的村落就越少,地域就越蛮荒,走到了第10天,已经逐步和他想像当中的蛮荒世界融合了。
就在他认为自己一行人要被蛮荒淹没的时候,他们终于再看到了一座城池。
这座城池非常小,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四周有些开垦出来的田地,更远的地方,可以看到牛群和羊群,几个牧民骑著马,看著这些牛羊。
他们的运输队进了城池,城池内部显得有些破败,除了仓库,粮仓,屯垦总部之外有些砖石建筑之外,余下的都是用木头修建的房屋,许多房屋甚至连树皮都没有刨干净,充满了一股蛮荒的气息,街道上也是泥土,只在道路两边挖了两条暗渠,完全能想像下雨之后这条街道的景象。
运输队长把自己用的铁器,蒸汽机交给屯垦团长,而朱慈良则询问李良所在。
「你是李良的亲人?」教喻询问道。
朱慈良道:「我们是从小长大的兄弟,我这次还带来了他父母的书信和一些衣服,不知道李良在什么地方?」
教喻道:「李良在东乡堡,距离这里大概有20里,我派两个士兵带你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