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大范围的扩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几乎是以四五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
而种植了这么多经济作物,当地人没有粮食怎么办?
那也很好解决,战后萧条之后,民朝的粮食供大于求,尤其是辽东地区,因为地广人稀,人口稀少,又有拖拉机,收割机这些先进的农耕工具,当地没有多少自耕农,几乎全是大农场制度。
当地不管是大豆这类经济作物,还是小麦,高梁,水稻这些粮食,九成以上都需要出口贩卖,从海运贩卖粮食到南中地区,价格比当地的粮食还要低。
所以现在南中有很多藩国沿海城市的市民开始吃来自辽东的粮食,而且这个份额还在逐年扩大。
京城,招待所。
侯方域找到了自己老朋友王夫之,两人就这样走在崇文坊一条街道。
街道上时不时有「叮叮叮」的声音,一个个带著笑声的学生,充满朝气的青年骑著自行车,从他们两人身边越过去。街道四周房屋不时传来歌声,京城开始变得越来越近现代化了。
侯方域感叹道:「留声机在东吁国也非常受欢迎,但只有官员,贵族家族才买得起。而在京城几乎每条街道都能传出音乐之声。
还有这两个轮子就能行走的自行车,能用雷霆之力发亮的电灯,以及声声传千里的电报,这些东西放在我面前,我都不知道其原理是什么,民朝本就强盛,
而今依旧在全力奔跑,我在东吁已经有种追之不及的感觉。「
王夫之笑道:「朝宗,如今是大争之世,宛如千年前的春秋战国一般,诸子百家,各种思想碰撞,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学问不断涌现。我等在如此世道,只能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如此才不会被世道给甩掉。「
王夫之的话让他忽然想到了好笑的事,东吁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大家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
日常的探讨学问,很快就会变成了对大同社的口诛笔伐,许多人信誓旦旦的说要在东吁学习太祖皇帝,广积粮,高筑墙,反攻中原,夺回他们的土地。
即便现在过去了近20年,反攻中原依旧被许多人挂在口上,但现实却是他们和民朝的距离不但没有被拉近,反而越拉越远了。
他敢保证现在如果双方再起战事,东吁连民朝一个师都抵挡不住。
两人闲聊了几句之后,侯方域说明来意道:「而农兄,你能向总理大臣府问一问,今年能给我东吁增加10万亩橡胶园的份额吗?「
橡胶这玩意儿利润高是高,而且用处也非常广,民朝百姓穿的橡胶鞋,雨衣,机器用的传送带,尤其是马车用的橡胶轮胎,更是占据橡胶市场的一半份额,民朝对橡胶的需求越来越多。
所以橡胶的价格并没有随著南中南洋地区的橡胶园扩张而下降,反而一直处在一个稳中有升的市场行情当中。
在这个时代,一个家族只要有一个百亩的橡胶园,在任何地方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但橡胶园唯一的缺陷就是等待收割时间太长了,需要7年才能收割,所以橡胶园一直属于重资产重投入的行业,一般的家族根本投入不起。
对东吁来说,建设一个10万亩的橡胶园,投入极其庞大,要是没有民朝扩大他们的份额,给他们提供贷款建设,他们也不敢随意扩大生产。
王夫之皱眉头道:「一次扩大10万亩橡胶园,只怕三司使没有这个规划。「
侯方域道:「现在安南战火连天,他们肯定难以保证原本橡胶额度给民朝,
我东吁愿意补足这个缺口,帮助大同社稳定橡胶的价格。「
王夫子这才恍然大悟,东吁这是想趁著安南内乱,吞掉他们的市场份额。
他想了想道:「我可以帮你去问一问,但能不能成功就不能保证了。
侯方域拱手行礼道:「多谢尔农。」
而在鸿胪寺,安南使者悲戚道:「敝国曾经自作聪明,得罪了上国,此乃敝国之罪。然上国乃天朝,气量宏大。敝国恳请上国不计前嫌,助敝国赶走叛军,
我安南国愿意以上国马首是瞻。「
有大同社武器和是教官的支撑,这次安南义军在陷入短暂的低潮之后,又快速壮大,尤其是阮氏三兄弟的老二,居然还是个军事天才,他多次以少胜多,战胜了当时安南北方诸侯郑氏,几乎全歼了郑氏的主力,现在安南北方已经被义军攻占,南方也呈现发岌可危的状态了。
这个时候安南国阮氏也慌了,这战事继续打下去,只怕他的地盘也保不住,
他知道义军后台是民朝,只能放下自己的傲气,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