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最鄙视的就是这种损人利己、不讲义气之人,兄长是不会让你难做的。”
李信点了点头,说道:“某相信兄长。也不清点人数了,就算是两万五千两,兄长等小弟去筹集银子,最多10天就能到兄长手中。”
左良玉摆了摆手,说道:“俺不要银子,你给兄长我换成羊毛布和食盐就可以了。”
李信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某营中倒有不少羊毛布和食盐,这就可以交给兄长。”
左良玉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羡慕的神情。他心里暗自嘀咕,怎么自己就没这么好的门路,能找到大同贼寇的资源呢。
事实上,从李信大量拿出羊毛布和食盐开始,五省总督府的將领们就已经察觉到李信搭上了大同贼寇的线。但所有人只是羡慕妒忌,却没有想过要上报。
因为在这个混乱的年代,这种事情太常见了。九边將门跟蒙古人打得你死我活,但並不妨碍他们和蒙古人做生意;在辽东,他们和女真人也是打得不可开交,但这也不妨碍辽东的將门购买女真人的皮子、人参等货物。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大家都心知肚明。
最重要的是,如果他们把李信告了,那这做生意的门路就断了,他们到哪里去赚钱呢
在中原的腹地,哪怕是叛军也是大明的百姓,孙承宗根本没办法分辨哪些是叛军,哪些是大明的百姓。为了防止这些將领杀良冒功,农民军首级是没有赏银的,只有打贏一仗才有少得可怜的赏赐。所以这些將领也没有动力去杀良冒功。
但很快,这些人就发现李信好像和大同贼寇勾搭上了,他的俘虏都能换成羊毛布、粮食和食盐。当地有和李信关係好的將领便请他也帮帮忙,把自己的俘虏换成钱。李信拍著对方的肩膀,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最终,一个人头帮这名將领换了5两银子,上千俘虏换了5000两银子。
这一下,所有明军將领都激动了。原本没有用的俘虏,在李信这里居然成了白的银子。李信也因为这场交易,成为了大明將领心中的“及时雨”。隨看他的买卖越做越大,李信几乎结交了五省总督府所有的將领。
双方的交易很快完成,李信留下了10车羊毛布,五车精盐就带著自己的大军离开了宜阳。
左良玉用手沾了一点盐舔一口盐道:“这是上等的青盐,只有定边的盐池才有。”
而后他有点妒忌道:“怎么俺就没有这么好的门路”
崇禎三年11月5日,洛阳城,五省总督府衙门]。
一群身著长衫的人齐齐跪在门口,先是放声大哭,哭声在寂静的街道上迴荡,引得路人纷纷侧目。他们边哭边喊道:“都堂,中原闹旱灾,我等已经没余粮了。请督堂放过我等吧。”
这么多穿长袍的人在五省总督府门口大哭,这场景实在是罕见。路上那些穿著短衣的百姓们偷偷地侧目窥视,脸上带著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神情。
然而,当听到他们的呼喊声后,每个人的心中都不由得泛起一阵戚戚之感。今年中原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朝廷不仅不賑济灾民,反而在大灾之年增加税负,这简直是把人往绝路上逼。
如今粮食的价格翻了一番,到现在都没有降下来。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过,他们理解朝廷的困难,毕竟北方打了半年多的仗,但灾年加税还是让中原从上到下都对大明朝廷极其失望。
五省总督衙门內,孙承宗坐在书房里,对外面吵闹的声音充耳不闻,
他眉头紧锁,眼神专注地盯著一张报纸上的內容。他的案台上放著一个算盘,手指在算盘珠子上快速地拨动著,一笔一笔地计算著上面的数字。当所有的数字都算完后,他的內心被深深地震惊了,隨之而来的是一阵茫然。
他手中拿著的是《大同报》,上面详细刊登了大同社的財政收入和开支情况。大同贼寇仅仅占据了区区一个关中地区,但他们的財政收入和开支居然远远超过了朝廷。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还是在大同社减免了整个关中地区田赋的情况下。要是大同社再徵收这笔税,他们一年的財政收入居然是朝廷的两倍。此时,他终於理解了杨鹤和贺函为什么会像发了疯一样,拼命地搜刮钱財,养兵练兵。
大同社的军户是不需要军的,哪怕是相同的財政收入,大同社能招募的士兵也远远比朝廷多。更何况他们的財政收入居然比朝廷还要高。报纸上清楚地写著,大同社財政收入高的原因。他们清洗了所有的大户,在陕西行省清理出了5000多万亩的土地,比朝廷田籍上登记的土地多了一半还多。
更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