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中苦苦煎熬。
而加入运输队伍,不仅意味著能够吃饱饭,还能赚取一些钱財补贴家用。即便是独轮车、牛车,也能有一份收入,因此民间百姓自然都乐意当民夫。
甚至由於报名人数过多,不少乡村为了爭夺这些名额差点大打出手。为了公平分配,大同都督府不得不出台规定,將50岁以上和18岁以下的青壮排除在外,余下的人通过抽籤决定入选资格。
此次榆林之战,大同都督府徵招了3万辆独轮车、5000辆马车和牛车,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护卫队的后勤压力。虽然租赁这些车辆的费用不菲,但与战爭所需的庞大开销相比,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李过一边给自家的战马餵水,一边摇头嘆息道:“真作孽,以前人都没有食盐吃,现在却给牲口吃。”
话语中带著一丝无奈和感慨。儘管嘴上这么说,但他在打水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放了一些粗盐进去,毕竟他也心疼自家辛苦劳作的马。
北方地区本就拥有眾多盐池,徐晨占据延安府之后,积极引进新技术挖掘盐矿。隨著盐產量的增加,食盐的价格在延安府范围內迅速下降,如今已经降至每斤十五文钱左右。这一变化让普通百姓也能轻鬆购买食盐,改善了生活质量。
李自成听到李过的话,笑著回应道:“这些牲口这么辛苦,吃点盐怎么了
这才是正常的世道。逼得百姓吃不起盐,那才是有问题。”他的脸上洋溢著对当下生活的认可和满足。
李自成很快便融入了大同社这个团体。大同社的理念与他的三观高度契合。
在这里人们讲道理,只要努力做事就会有相应的回报。像他这样在大明王朝吃了几十年亏的老实人,来到大同社后,仿佛找到了真正属於自己的地方,如鱼得水,因此他对这个团体充满了认同感。
李过抬头看向北方,眼中满是期待,说道:“不知道刘大哥怎么样了,立没立下军功”
他口中的刘大哥,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刘宗敏。刘宗敏原本跟著李自成討生活,李自成投靠大同社后,便將这个孔武有力的小弟推荐到了军官速成班。
刘宗敏在军官速成班刻苦学习了半年,凭藉著自身的努力和天赋,正式成为了护卫队,第二旅的军官,担任排长,管理著50多个人。之后他便跟隨徐晨北征榆林城。
李自成自信地笑道:“他是我们兄弟当中最能打的,肯定会立下战功。榆林卫所有军户都反了,他只怕现在已经是连长了,说不定都成为了营长。”
李过听后,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色,说道:“叔,早知道护卫队升官这么快,俺也去考那军官速成班了。”
李自成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认真地说道:“那是拿命拼的,你武艺不如他,
上了战场危险更大。留在后方做事情,都督是个实在人,只要你用心做,在哪里都可以升官。”他知战场的残酷,不希望李过贸然涉险。
李过听了李自成的话,点了点头,说道:“俺知道了。”
隨后,李自成大声喊道:“休息结束了,大家继续前进。”声音在驛站中迴荡,带著一种不容置疑力量。
隨著李自成的声音响起,民夫们纷纷起身,整理好各自的车辆和物资。他们牵著牛马,推著独轮车,迈著坚定的步伐,再次踏上了前往榆林城的道路。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10月25日。
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的纱衣。运输军事物资的队伍,在豌的道路上缓缓前行,终於踏入了护卫队大营。
李自成本打算卸完物资后便就此返程,就在这时,高小四快步走上前来,叫住他说道:“都督要见你。”
李自成微微一愣,隨即恭敬地回应:“遵命。”
而后,高小四在前面带路,李自成默默地跟在后面,走进了中军大帐。中军大帐十分宽,帐內烛火通明。一进入大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沙盘,上面细致地呈现著榆林城周边的山川河流模型。在榆林城的东、北、南三个方向,清晰地標註著三座营地,如同三把铁锁,死死地扼守住这座城池。
此时,大帐內一片忙碌景象。一些参军们正围绕著沙盘热烈地討论著,各抒已见,不断地出谋划策。他们时而指看沙盘上的某个位置,时而比划著名行军路线,神情专注而严肃。另一些参谋者则在一旁迅速地把这些討论的要点记录下来,笔尖在纸张上快速滑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高小四提高音量,说道:“都督,转运大使带来了。”
坐在主位上的徐晨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