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他听到“10万两白银”这个数字时,眼晴不禁亮了一下。10万两白银对於如今的察哈尔部来说,无疑是一笔救命的巨款。要知道,以往大明给林丹汗的资助也不过20方两白银,这笔钱如果能拿到手,不仅可以购买足够让部落过冬的物资,还能安抚人心,恢復一些部落的元气。
想到这里,额臣沉思片刻开口道:“你们榆林卫要先付钱,我才会出兵。
我也有我的难处,部落如今损失惨重,战士们也需要物资补充,如果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银子,我实在无法贸然出兵啊。”
尤世辛一听,心中也犯起了嘀咕。他也不相信额臣,毕竟草原部落与汉人之间的信任本就脆弱。他担心自己付了钱,额臣却不出兵,或者出兵后不尽全力。
於是,他略微思索后说道:“某可以先付5万两的定金,只要大同贼寇退了,我们榆林卫必定再付余下的5万两。”
额臣听后,心中权衡了一番答应下来。他不怕榆林卫欺骗他,以前他们拼尽全力都难以杀到长城对面,如今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只要进了长城,不管榆林卫给不给剩下的5万两,自己都有办法拿。想到这里,他一拍桌子,大声说道:“中!”
说罢,额臣当即站起身来,走出营帐,派遣自己的亲卫,召集散落在整个河套地的部落勇士。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10月23日,
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归德堡的秦直道上。这条上千年前便已存在的古老道路,宛如一条沉默的巨龙,见证著岁月的沧桑变迁,此时正承载著一支庞大运输队的前行。
运输队的阵容颇为壮观,辐重马车、牛车一辆接著一辆,其间还夹杂著数不清的独轮车。这些车辆仿佛是一座座移动的小山,上面满满当当地装载著各类军事物资。
粮食麻袋堆积如山,刀枪剑戟在阳光下闪烁著寒光,崭新的鎧甲整齐码放,
还有那一支支火枪,散发著金属特有的质感。即便是看似简陋的独轮车,也被高高堆起的物资压得嘎哎作响。
此时虽已过10月,但米脂地区近半年来滴雨未降,太阳高悬,中午也有一丝闷热。辐重队伍中的民夫们艰难前行,每个人都汗流瀆背。汗水湿透了他们破旧的衣衫,顺著脸颊、脖颈流淌,在身上留下一道道深色的汗渍。
推著一辆独轮车的李自成,一样是累的汗流满面。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晴空万里,湛蓝的天幕上没有一丝云彩的踪跡,仿佛被大火烧过一般乾净。他忍不住骂了一句:“这日头,现在还不下雨,是想把俺们逼死。”声音中满是疲惫与烦躁。
就在这时,他的自光落在不远处的一个驛站上。那驛站在太阳下显得格外醒目,宛如沙漠中的绿洲,给人带来一丝希望。李自成心中一喜,大声喊道:“到了驛站,大家休息半个时辰,天气冷下来了,擦乾汁,注意把衣服穿好,不要看凉了。”
“遵命!”民夫们齐声回应,声音中带著一丝如释重负。
命令下达后,民夫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熟练地將牛车、马车拉向驛站,动作虽略显匆忙,但秩序並然。进入驛站后,大家各司其职。有人迅速拿出木盘,
从驛站的水槽中打来乾净的水,小心翼翼地端到自家牛马跟前。一些家境较为富裕的人家,还会从怀中掏出一小包粗盐,轻轻撒在木盘中,让牛马们能补充一些盐分,更好地应对这繁重的劳役。
驛站的工作人员也热情地出来帮忙。他们穿梭在车辆和牲畜之间,指挥著民夫们將马车、牛车停放整齐,同时还忙著给民夫们准备清水和毛幣。这些工作人员训练有素,动作麻利,將驛站的各项事务安排得並並有条。
由於流民问题的影响,大同社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未曾停歇。而秦直道作为整个大同社最为重要的商道之一,更是得到了重点修和扩充。
如今的秦直道,路面宽阔平坦,两旁还种上了一些耐旱的树木,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些许荫凉。每隔十里,就设有一个小驛站,这些驛站经过改造后,功能齐全,不仅能为上千人提供短暂的补给和休息,还配备了各种生活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往来的商旅和运输队伍。
与明朝一贯喜欢抓壮丁服役的做法不同,大同社採用的是僱佣制度。
参与运输的民夫们每日不仅能获得一升五的口粮,还能拿到10文工钱。在这个旱灾肆虐、百姓生活困苦的时期,这样的待遇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对於延安府的百姓来说,现在正值农閒,家中又遭遇旱灾,粮食歉收,每日只能吃两餐稀粥,为了节省体力,减少活动,只能在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