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33章 ,一群穷鬼与逆练大同

第133章 ,一群穷鬼与逆练大同(3 / 4)

胁,杀戮士绅。赶走佃户,无疑是在为自已製造敌人(很熟悉)。

后面还提出大族要联合起来抗击旱灾,吸纳那些因灾荒而流离失所的劳动力,可以把他们安排去修水坝、建水渠。这样一来,既能有效抗击旱灾,二来还可以提振粮食的產量。如此以工代賑的办法,可谓是一举两得,將旱灾和流民这两个难题一併解决。

杨鹤看完这些內容,不禁拍案叫绝,心中对重民社的这些主张极为讚赏。当下,他立刻找来家丁,吩附道:“去请重民报社的刘南卿,贺函,高登三人前来,就说本官有事相商。”

“遵命!”家丁领命而去。

西安城作为关中地区的核心,虽不復汉唐时的辉煌鼎盛,却依旧散发著繁荣的气息。城內人口密集,多达二三十万,整个西安府更是匯聚了超过百万人口,

这里的人们生活殷实,是关中地区最为富裕的群体。

刘南卿將重民社毅然迁至西安城。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堪称明智之举。重民社入驻后,凭藉西安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其旗下的重民报迅速打开市场。

报纸销量一路升,先是轻鬆突破方份大关,而后如同脱韁野马,接连跨越两万份、三方份的台阶,最终稳定在六七方份左右。

隨著销量的水涨船高,重民报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吸引了西安府眾多酒楼客栈的自光,纷纷找上门来投放gg。报社由此步入良性循环,每一期报纸发行都能收穫几十两银子的盈利,经济状况日益宽裕。

重民报的成功,也带动了重民社的蓬勃发展。社员规模从起初的几十人迅速扩张至上千人,其影响力辐射至整个西安府的各个县份,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

重民报社內的议事厅中,有儿十名士子匯聚。

刘南卿站在厅中,神情严肃且激昂,对著一眾土子侃侃而谈:“诸位,大明立国两百余年,养士之恩深厚。如今正值天灾频发、局势动盪之际,我等身为大明子民,理应为保我大明江山而竭尽全力。大家想想,每多收留一个流民,这天下便会少一个可能沦为叛贼的人。只有大明的秩序得以维持,我们的身家性命、

万贯家產才能安然无恙啊。”

刘南卿等人来到西安思考重民社的发展,最后他们商议出要走和大同社相反的道路,大同社组织农户,他们就要组织大户,大同社说农户才是这天下的生產者,他们就说大户是天下秩序的维护者。

总之是根据大同社的文章,来一个逆练的版本,屁股的位置一定不能歪,当然刘南卿他们也很务实,对於大同社宣扬的减少高利贷减租,兴修水利设施,他们也是赞同的,但他们赞同的是这些做法要在土绅的指导下进行。

这段时间他们开始宣传,要大户儘量的收留流民,用流民修水利,以工代賑,既保住了流民的饭碗,又可以提升未来的收入,还可以减少贼寇,可谓是一举三得。

话音刚落,人群中一位名叫高长河的士子不屑地哼了一声,开口反驳道:“刘先生,我看你这话可说反了。依我看,如今真正惦记我们这些家產的,

恰恰就是朝廷啊!朝廷新任命的三边总督,上任之后不把心思放在剿灭反贼上,

反而四处广发请帖,邀请我们这些大族。他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不就是变著法儿地向我们要银子嘛!”

刘南卿微微皱眉,目光平静地看向高长河,问道:“高兄,那不知你家打算出多少银子应对此事呢”

高长河嘴角一撇,满脸的不以为意:“哼,谁让人家是朝廷命官呢,某家也只能看情况,意思意思出个上千两罢了。”

刘南卿轻轻摇头,接著说道:“高兄,你肯定知道绥德姜家吧”

高长河点了点头:“那自然知道,绥德姜家乃是將门世家,这一代更是出了三位英杰,皆为我大明的得力將军。”

刘南卿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可如今大同贼寇肆虐,占据绥德之后,姜家整整6万多亩肥沃的土地,全被那些贼寇按折扣分光了个千净。偌大的家族,最后只有一家老小勉强逃出绥德,这还算得上是幸运的。再看看延安府的刘家,从天启元年到天启七年,按照三成的税率缴纳赋税,可即便如此,依旧没能逃脱厄运。刘家积攒多年的十几万的家產和粮食,全部被大同贼寇吞併,落得个倾家荡產的下场。”

说到此处,刘南卿自光紧紧盯著高长河:“高兄,有这样鲜明的对比摆在眼前,你觉得你这区区一千两,却能保住你家的方贯家財,这还多吗”

高长河听到这些,心中不禁一阵悸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讨孙平叛传 一道檄文,我成了女皇裙下臣! 婚内不同房?你当本世子舔狗呀? 还和不和离了 燕王殿下!你啥时候造反呀? 特工穿成小农女:战神王爷追妻忙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映月宫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 警报!赘婿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