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但就现在来看,他们大同社努力了20多年,也只是拉高了这底线,产业发展,让这些富商的财富变得更多,他们的上限反而变得更高了。
7月6日,清晨招待所。
胡强有点紧张道:“李执政,您好,我是扬州工匠司的胡强。”
李文兵笑道:“你也是大同社的老人了,不用这么紧张,带我去扬州最大的工匠坊看看吧。”
胡强道:“遵命!”
李文兵和胡强两人坐上了马车。
李文兵询问道:“现在扬州工匠工钱是多少?”
胡强道:“前年的时候,因为战争,元首府下了大量的订单,加上商船又需要运输物资,当时整个扬州作坊都是三班倒的生产,工匠都不够多,到处抢人,那个时候工匠一个月能赚10块钱,如果算上加班,最多一个月能赚20块。”
胡强继续道:“但现在因为工厂倒了一些,生意难做,工钱也降低了一些,一个月大概只有8元左右。”
李文兵有点吃惊,20块就差不多是京城附近农户的2/3的收入,即便现在降到一个月8元,一年也有百元的收入,是农户的好几倍,难怪这么多人涌入扬州了。他也不得不承认做工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务农。
马车逐步走到了荒僻的街道,扬州城的工业区都在郊区,工匠区靠着工业区,所以也比较偏僻。
胡强指着一个庞大的市坊道:“这是平安坊,是扬州最先建立的工匠坊,整个工坊有112栋筒子楼,高七层,每层有4套房,居住了大概四五万工匠。”
“四五万工匠?”李文兵惊讶道,工匠坊只有3000多套住房,却有四五万的工匠,一套住房住了十几个人!
胡强点头道:“这是我三个月前得到的数字,现在可能会更多。”
“更多!!!”
胡强苦笑道:“各地的农户都涌向扬州,人太多了,推高了房价,几年前扬州稍微好一点的单间,要一个工匠1/3的收入,整个扬州城到处都是乱搭乱建的窝棚,就这种窝棚,一张床还要收一元银子的月租。”
傅巡抚上任江淮,了解到扬州城这一情况道:工匠建设了现在的扬州城,我们不能让工匠在扬州城连一张床都没有。
于是动用府库财政,修了这座工匠坊,来扬州的工匠只要月付五角,就可以入住这里。
这个工匠坊建立后,把扬州城的房租压低了一半,工匠们也极其满意。只是涌入扬州城的工匠太多,工匠坊建立不到半年时间,就住满了人。
三年时间扬州府修了三个工匠坊,一个比一个大,现在在修第四个工匠坊。
而后胡强苦恼道:“不管我们修的有多快,这些工匠坊都会快速被工匠填满。”
在胡强的带领下,两人来到了工匠坊门口。看门的大爷看到了胡强笑道:“胡主管又来?”
胡强递了一根烟给大爷道:“麻烦您放我们进去一下。”
门房大爷笑着推了一本登记簿道:“好说。”
胡强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而后带着李文兵进入工匠坊,一进入这个工匠坊感觉有一丝压抑,房子修成一个密闭的市坊,就像一个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