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商贾倒是机灵。“李过站在舰桥上,望着远处尾随的商船笑道。
十日前,舰队在爪哇补给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使团的注意,港口中停泊着十余艘民间商船,当他们的舰队再次向西出发的时候,这些民间的商船也跟在其后。
元首派遣了一支环球舰队要去西方建立大使馆,并且让这支舰队环球航行一圈,这事情在民朝传开之后,引起了海商群体的轰动。
这是要打通新世界,开拓新市场,一些头脑灵活的海商纷纷停留在爪哇与巨港两地,等着环球舰队过,而后跟在他们身后开拓新的市场。
这些海商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随着大同社开海,同时从南到北不断建立造船,在民朝能造海船的船长大大小小有十几个,每年都有上百艘海船制造出来。
这些海船有一半是作为深海捕鱼船,另一半则是作为海贸的商船,竞争对手多了,竞争压力自然就强了。
海外的香料,檀木等珍贵的木料,珍珠,珊瑚价格都在肉眼可见的程度下。多数的海贸货物,一年可能就要跌掉一半的价格,以前能赚10万两,结果第二年走了一趟就只能赚5万两。
这对大部分海商来说不是少赚了5万两,而是亏了5万两,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有点理解江南士绅,为什么要让朝廷严厉禁海,不把这些竞争对手挡在岸上,海上贸易的钱也不好赚。
为了生存下去那些大胆的海商跟着大同军的舰队,第一次来到这片陌生的海洋,开拓新的市场
一艘名叫“福昌号“的商船紧紧跟在舰队后方。船主正是韦富,望着前方大同舰队烦躁道:“怎么还看不到大陆?”
大副劝说道:“按照西夷人的说法,很快就要到唐僧取经的天竺。”
韦富抓起一把发泡好的豆芽菜。一口咬下嚼下肚子,而后恶狠狠道:“老子吃了这么多苦,这次不赚百倍之利,绝不收手。”
长时间的海上航行,船上新鲜的水果蔬菜都吃完了,清水都长上了绿藻,不能食用,现在只剩下发泡的豆芽菜与一些早准备好的果干。
日常的饮用水这是他们在巨港购买的几桶低度的甘蔗酒与其他果酒,船员们日常都是有点微醉的摊在甲板上。
韦富他们虽然已经有好几年的海上经历,但如此长时间的航行,太多预料之外的困难了,他们准备的再充分,到了海上却发现还是不足。
大副马上安慰道:“天竺多宝石和象牙,我等只要把丝绸瓷器卖到天竺,再购买当地的宝石象牙,百倍之利唾手可得。”
而在韦富海船后面则是罗汝才的海船,他的海船也算是海商当中最大,吨位有800吨,配备了120名水,都是他以前的老兄弟,船上还有十二门三千斤重的重型舰炮,这都是他托老兄弟关系,购买的大同社退役的重炮。
从大同社攻占江淮之地后,他的队伍就被收编了,士兵分了土地,军官老实的入了军校,那些油滑的都被遣散。
罗汝才也在遣散之列,但让他继续种地他是不愿意,做首领的那段时间他也留下了一些钱,正好当时扬州开海,他就用这笔钱购买了海船,做起了海上贸易。
这些年下来,他赚的家产不低,也时常接济一些老兄,遇到那些加入了大同社的老兄弟,他也不至于觉得自己太落魄。
罗汝才喝了一口低度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