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4)

农户成为产业工匠。

    但现在看来,抗旱会还是要重视起来。

    正当众人沉思之际,会议室大门打开,徐晨、刘勇、李文兵、郭铭、蒋乡泉、常五等大同社高层走了进来。

    徐晨看着安静的人群,笑道:“想什么呢?怎么这么安静?”

    众人起身行礼,周天代表回答:“我等在学习陈兄的先进经验。”

    徐晨点头道:“河南府确实是用了心的,在这样的旱灾之年还能实现粮食丰收,可见农场和抗旱会这种形式,是北方百姓抗击天灾最好的帮手。”

    寒暄过后,会议进入正题。从北直隶开始,各巡抚依次上交钱粮账册。徐晨等人查看总体数据,而详细核算则由三司使的文吏完成。

    只要不是有太离谱的项目,钱粮的出入过于巨大,一般不会有什么问。

    没办法,这也是为了和现实妥协,这个时代没有计算机,也没有便利的互联网,而民朝各个行省以及府、州、县,每年都要派计吏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数量巨大。

    如果发现任何一项不符之处,就驳回重新造册,一来一回大半年时间就过去了。

    做不到的事情,硬要强行去做,下面为了避免来回折腾,只会敷衍了事。抓的严一点,那又会形成明初的空印案了。

    徐晨看着各行省,田赋,税金,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以及人口增长的数据,不断点头。

    而后他询问道:“该减免的田赋减免了吗?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

    民朝虽然收三成税,但不可能知道,每年粮食收入的具体数据,只能给每亩土地定个大概的田赋,这些年北方旱灾严重,大同社都是以亩产五斗为标准征收田赋,所以一亩地征收的税负是1斗五升。

    傅山道:“干旱严重的县乡田赋已经全部被减免,同时把百姓迁移出干旱严重的地区,在当地退耕造林,以改善环境。”

    徐晨点头道:“对实在交不出粮食的农户该减免要减免,同时要查清情况,予以帮助,万万不可造成官逼民反的局面。”

    “遵命!”

    而后他看了关中山西,山东等地的的账册,上面的税金,还有各项水利设施建设基础的道路桥梁。数据都很好看。

    唯独粮食数据极其难看,有的基本上没有增产,有的正常的也只百分之二三,一亩地就增加几斤粮食。

    而即便是修完了黄河工程,大同社每年修水利设施的钱粮超过了上千万两,可以说用了十分的力气,才获得了1分的收获。

    但徐晨已经感到万幸了,好歹北方的粮食没有继续再减产。

    相对而言,南方的粮食数据就好看多了,建堤坝,修好水利设施,用鸟粪石,粮食就开始暴涨,各行省普遍增加了一成多以上的粮食收入。

    同时南方的橡胶种植园也开始逐步建设,甘蔗园,茶园,烟草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儋州被大同社攻占之后,橡胶种植园开始大范围的扩张,徐晨原本就安排人在那里弄了一个几百亩的小型橡胶种植园。

    现在依靠这批橡胶的种子,已经扩大到几万亩了,同时在吕宋也大范围的种植橡胶树,不过按照橡胶的生长规律,这批橡胶树想要产胶,还需要等个七八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 贞观无太子 镇御大明 元妻 我在秦时做丞相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我是龙傲天他惨死的爹[穿书] 俯仰人间二十春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