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4)

发展重工业,所以对陈子昂的生财之道充满了渴望。

    陈子昂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要想把事情办好,首先要委任人才,而后诱之以利,最后严明制度。

    河南府的农场能有今天的成绩,高俊功不可没。他可是种地的专家,管理农户也有一套,同时农户也欺骗不了他,更重要的是他是有真本事的农户都服他,这一点尤为重要,万众一心才能改天换地。”

    傅山听了,连忙问道:“如何诱之以利,还得麻烦兄长详细说说。”

    陈子昂笑着解释道:“我们给农户提供低息贷款,让他们能购买到先进的农具,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我们还为他们缴纳厚生金,让他们在年老、生病的时候有保障。这些措施让农户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就愿意加入农场了。”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纷纷点头称赞。

    黄松年又问道:“那又如何严明制度呢?”

    陈子昂严肃地说:“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农场规章制度,对农户的行为进行规范。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比如偷拿农场的物资、不按时完成生产任务等,就会按照制度进行处罚。我们还设立了监督小组,定期对农场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

    周天听了,气愤地说:“陈大哥说得太对了!山东的抗旱会就是因为总出现这样的害群之马,才搞得一些人退出。我们一定要学习河南的经验,严明制度。”

    辽东总督府教喻李骥才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即便农场建得好了,增加的这点亩产应该不足以支撑河南行省拿出200万两银子来建设钢铁厂和机械厂吧?”

    辽东地广人稀,发展农业得天独厚,为了不浪费这些土地,辽东现在是半耕半牧,当地的百姓既种地,也放牧养牲口。

    所以即便辽东的土地亩产只有6~7斗,但因为分的土地多,广种薄收,加上卖牲口的收入,去辽东的移民收入普遍比中原农户要高一些。

    李骥才也想在辽东建个钢铁厂,一方面是现在辽东各种农具还需要关内供,他觉得太麻烦了。

    另一方面他想修建辽东通向关内的铁路,修钢铁厂能把更多的收益留在辽东本土。

    只可惜到现在辽东也只有几个小的铁匠铺子,想要建大型钢铁厂,辽东总督府还没这个资源。

    李骥才算是问到了在场的巡抚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了。

    陈子昂笑着解释道:“我们的农场,官营占五成的股份。今年河南府收的粮食超过了1300万石,交税交了360万石,剩下940万石属于农场。其中一半,也就是470万石粮食归我们巡抚衙门。

    当然,这些粮食不可能全留下,还要留一些来购买农具、化肥,保留种子粮等等。但一年下来,河南巡抚衙门差不多能得到价值200多万两银子的粮食,这就是置办钢铁厂和机械厂资金的来源。”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河南行省是用这种方法筹集办产业的钱财。

    他们想了想,发现这种方法几乎可以在自己的行省无缝使用。毕竟,他们行省的抗旱会规模本就庞大,只要有一些专业的人才,就能把农场建立起来,然后利用农场的收益来发展产业,这样就不用苦苦求总理大同府给他们多置办几个产业了。

    原本,江南各地行省更看重开海置办产业,对农业的重视度不够,所以抗旱会的普及度不到五成,他们也不在意,而是想吸纳更多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杀敌涨修为?我以铁血筑长生 假扮臣妻的丈夫 春风骤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 元妻 兄友之妻 被卖给瘸腿猎户,饥荒年天天吃肉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