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一年要上250万石粮食,50万两银子上下。
南明建立之后出现短暂的混乱,苏州这两年上缴的税负减少非常多,大致只有原本税收的一半左右。
钱谦益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索着侯恂的意图,这位老狐狸究竟想做什么。
侯恂已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殿内的沉默。
“诸位,如今朝廷的困境,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国库亏空巨大,我们这些官员几个月不领俸禄,咬咬牙也就过去了。但若是让下面的士兵也欠饷,前年北方战事一败涂地的惨状必将重演。”
六部尚书和阁老们纷纷点头,前年中原之事教训深刻,那些当兵的可不会跟朝廷讲什么忠君爱国,一旦饷银断了,他们随时可能倒戈相向,甚至带着大同军杀回南京城。
如今的南明朝廷,官员们的俸禄已经拖欠了三个月,可士兵们的军饷却一文未少,这些文官是真怕了大明士兵。
侯恂接着说道:“既然无法开源,那我们就只能在税赋上做文章了。我仔细查阅了天启、崇祯年间江南各府县的税费缴纳情况,能基本完额缴纳,上缴七成的都算是优秀,有些地方甚至只交了一半。
可这些可都是朝廷应得的税收!以前朝廷还能勉强维持,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如今局势危急,绝不能再坐视不管。我提议,从现在起,江南各府县必须补交天启、崇祯年间所欠的税赋,缺多少补多少。据我估算,这笔钱大概有三千万两,足够朝廷维持一段时间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钱谦益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三千万两!侯阁老,你就不怕逼反整个江南吗,若强行征收如此巨额的税赋,只怕会激起民变啊!”
侯恂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逼反江南?哼,如今江南还有谁会想投靠大同社不成?我们只是拿回属于朝廷的银子,可大同社的徐晨若是杀到江南,那可是要抄家灭族的。到时候,江南付出的可就不是三千万两,而是三亿两了!”
侯恂拿出大同社来威胁,现场沉默下来了,连钱谦益都不反驳,因为他知道大同社是真会做出这样的事。
文震孟见状,赶忙出来打圆场:“二位先消消气。这两年江南的士绅们为朝廷也算尽心尽力,他们组建乡勇,还动员了二十万大军保卫金陵城,可见都是忠贞之士。此时强行征收税赋,的确不妥。但朝廷的亏空也确实需要填补,
我倒是觉得户部尚书提议建立市舶司正合适。今时不同往日,祖制也应该有所变通了。”
郑三才连忙点头赞同:“文大人所言极是。现在我们守着祖制不开海,可大同社却大肆开海通商,他们把海上的利益都占了去,实力越来越强大,而朝廷却入不敷出,日渐衰落。就说扬州府,如今已经成为天下海商汇聚之地,朝鲜、日本、南洋诸国,甚至欧罗巴诸国都把货物贩卖到这里。”
他接着详细说道:“去年大同社的市舶司虽然只收了五十三万两的税赋,但这是在抵扣了二百万两的基础上,实际上他们光一年收税就收了二百六十余万两。这还只是扬州港,大同社在天津港、登州港等多个地区也都建立了市舶司,全部加起来,一年的税收高达五百余万两。”
祖泽润也在一旁愤愤不平地说道:“不要说大同社了,就是郑芝龙那个军阀,他给天下的海商发旗帜,一面旗子就要三千两,去年他光发旗子就赚了二百多万两。海上的钱都让他们赚走了,朝廷却一文都得不到,这如何能行?”
祖泽润与郑芝龙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祖泽润凭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背靠南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