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4)

nbsp;  虽然山西严格限制关中的信息和大同社的消息,但两个省紧挨着只隔着一条黄河,怎么可能完全封闭消息,尤其是他们这些读书人,他们的消息更加灵通,对关中的情况不能说是一清二楚,但也能清楚的八九不离十。只是大同社的名字不能正大光明的说而已。

    王旭内心一紧,马上反驳道:“那不过是贼寇收买人心之举,贼寇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劫掠大户的,如此强盗行径岂是长久作为。”他涨红了脸,声音也提高了几分。

    张亮冷笑道:“大同社崛起 5年了,人家大范围地新修水利抗击旱灾,整个关中没有流民,没有乞丐,人家一日比一日兴旺。你说这不是长久,反倒是朝廷这 5年又做了什么,只知道加税,加税,不断地加税,把普通的百姓逼反,而后在到处镇压反贼,这难道是长久之道?”他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都飞溅出来。

    大同社攻占关中之后,承受最大压力的就是山西行省。当地的大户、将门都生怕大同社打过来。以前他们还可以自我安慰,说大同社刚刚起事需要一点原始积累,到了一定的规模,大同社肯定是要依靠他们来稳定地方的,历史上的那些义军首领基本上都是这样干的。

    但大同社攻占关中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清洗了整个关中大户,而且这次他们做的更过分,把地主士绅贬到哈密去种草。这让山西行省的地主士绅想骗自己都骗不了自己了,大同社已经是明目张胆地看中了他们的土地和财产了。

    想要保护自己的财产,那只能靠自己了。于是山西大户和太原镇将门联盟,大户出钱、出粮,将门招兵练兵。原本只有 2万多士兵的太原镇,快速地扩张到 6万多人。

    关键这还不是连军饷都没有的军户,而是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军饷,每日的口粮有 2升的全饷兵。养一个这样的士兵一年的开销是 30两,这就是接近 200万两银子的军饷。

    崇祯这会儿穷得都快当龙袍了,大明朝廷肯定是拿不出这笔钱的,当地的大户和将门也不愿意出这笔钱,那还能怎么办?只能加税了,于是在山西行省多了一笔剿饷。

    而且他们开源之外还想到了各种节流的方法,首先断掉的就是这些秀才的廪粮,后面又把供养大明宗亲的禄米也给停了,能省一两是一两。

    这就是张亮等人怨气如此大的原因之一,有钱的大户自然不在乎这点粮食,但那些穷秀才是真等这些粮食来救命呐!

    杨宗望见气氛越来越紧张,赶忙劝说道:“大家还是要体谅一下朝廷,值此艰难时刻,大家相忍为国,只要贼寇平定了,朝廷加的税迟早会减下去的。”他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满脸诚恳。

    张旭也跟着说道:“今日是为庆祝青竹归来,不要说这些扫兴的事了。”他笑着打圆场,试图缓和气氛。

    张亮深吸一口气,也不想在这里说太多扫兴的事,于是众人就结束了这个话题。但酒楼里的空气,似乎还是弥漫着一丝压抑和忧虑。

    当晚,傅山、薛宗周和王如金三人在一处极为隐秘的地方相聚。烛火摇曳,三人围坐在一起,神情严肃。

    薛宗周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说道:“我看张亮这些人可以把他们拉进来加入我们大同社。他们对当下的世道极为不满,心怀热血,若能吸纳他们,我们大同社的力量必将壮大。”

    王如金微微点头,赞同道:“我也有此意。我打听了剿饷的事情,如今每亩竟要征收五十文钱的税赋。这么高的税负,不要说佃农,就是一般的自耕农和小地主都难以承受。他们的生活本就艰难,如此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 镇御大明 贞观无太子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还和不和离了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 讨孙平叛传 我在秦时做丞相 映月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