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徐晨讲课之后,山西籍,河南籍的学生,就开始逐步安排他们返回自己的家乡,给他们的任务也各不相同,他们或是去自己的家乡组建抗旱会,组织起当地的农户力量,大户子弟的则利用他们的关系,进入两地的官场和军队当中,暗中对当地的士兵进行革命教育,等待时机再策反这些士兵。或者是暗中发行报纸,宣传党对皇权思想,大同思想等。

    而傅山,薛宗周,王如金三人带着这些使命回到自己家乡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9月 18日。太原城。

    秋意已悄然爬上太原城的枝头。太升酒楼里,热闹非凡,酒香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这座酒楼是太原城颇为有名的去处,雕梁画栋,大堂宽敞明亮,此时正中摆着几桌丰盛的酒席,桌上摆满了珍馐佳肴,有香气扑鼻的红烧肘子、鲜嫩的清蒸鱼,还有色泽诱人的炒菜,引得人垂涎欲滴。

    刚刚回到家乡的傅山在此宴请同窗聚会。傅山,身姿挺拔,面容清瘦却透着一股坚毅,眼神明亮而深邃,他站在大堂中央,热情地招呼着同学们入座。众人围坐在一起,场面真可谓是流觞曲水,挥斥方遒。

    王旭率先笑着开口问道:“青竹,你们三人这两年游学到哪里去了,怎么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我们可都惦记着你呢。”他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头戴方巾,脸上带着关切的笑容。

    “是啊,我拜访过几次你家,连伯父都不知道你去哪里了。”杨宗望也在一旁附和道。杨宗望身形微胖,眼神中透着真诚。

    傅山笑着回应:“游学嘛,自然是天南海北地游历一番。外面如今有点乱,所以就断了和家里的联系,让诸位担心了。”他端起酒杯,向众人示意。

    “如今天下到处兵荒马乱,也就是你还敢出去游学。”杨宗望感慨道,轻轻摇了摇头。

    傅山放下酒杯说道:“倒是太原萧条了很多,我回来在野外的大道上看到到处都是流民的尸骸,那景象,真是惨不忍睹。城中也到处都是乞丐,一个个瘦骨嶙峋,看着就让人心疼。太原的叛逆不是被驱逐了,怎么还这样?”他皱着眉头,眼神中满是忧虑。

    说起现在太原的局面,他的同学们都纷纷叹气。

    一个叫张亮的士子,身着朴素的长衫,眉头紧皱,气愤地说道:“不要说城外的流民了,县衙连我等的两石粮食都给断了。秋收都到了,粮食的价格还没下降,一石麦子还要二两银子。我们这些人都快活不下去了。”他越说越激动,站起身来,双手握拳。

    而后更是气愤难平道:“山西这两年旱灾不断,粮食本来就不够,那些奸商居然还不断地把粮食运到关中,朝廷居然不管一管,我看着大明迟早要完。”

    王旭等大族子弟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神色。运出粮食的就是他们家族的商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关中那边不但收购的粮食价格高,而且还补贴一两银子,再加上延安府还有羊毛布、价格低廉的铁器等特产,山西的商队打破了千里不贩粟的传统。

    不单单是资本家会卖出绞死自己的绳索,这些士绅大族也会卖出夹死自己的夹棍。

    王旭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找补道:“现在天下这么乱,粮食价格高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太原镇为了抵抗大同贼寇,招募的士兵增加了一倍,兵力多了,粮食的消耗自然大。”他说得小心翼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张亮冷哼一声道:“依某看还不如让大同贼寇打进山西的好,最起码他们来了山西,会吊死那些奸商,修水利,抗旱灾,平抑粮食的价格。”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我是龙傲天他惨死的爹[穿书] 元妻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贞观无太子 俯仰人间二十春 我在秦时做丞相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 镇御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