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辽国公 > 第672章 修铁路招工人拉动就业

第672章 修铁路招工人拉动就业(1 / 3)

朱高炽走后,厅里静了片刻。

赵敏端起茶盏,轻轻呷了一口,放下时杯底与桌面碰出一声轻响,她抬眼看向徐妙锦,嘴角带着点似笑非笑的意味:“这世子殿下,瞧着倒是有些不安分呢。”

临安公主端坐在上,手指摩挲着茶盏边缘,没接话。

她如何听不出赵敏话里的意思——方才朱高炽看静儿那眼神,虽快,却没逃过几个女人的眼睛。

徐妙锦手里正理着丝线,闻言抬头笑道:“二姐姐这话就过了,炽儿年纪轻轻,又是客居在此,些许走神罢了。”

说着,她将丝线绕回轴上,“再说了,这些事自有夫君拿主意,咱们做内宅妇人的,操这些心做什么?一切听夫君的意思便是。”

赵敏挑了挑眉,没再深说,只淡淡道:“也是,国公爷心里有数。”

她话虽如此,目光却扫过窗外,像是在盘算着什么。

临安公主这才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府里人多眼杂,孩子们的事,还是当点心好。

炽儿是燕王的世子,身份不同,静儿是敏妹的女儿,也容不得半点差池。

让底下人多留意着,别生出什么闲话来。”

徐妙锦与赵敏都应了声“是”

厅里又恢复了平静,只是那平静底下,却像藏着些看不见的波澜,各自在心里转着念头。

辽国公府的日子,从来都不似表面这般风平浪静。

辽东要修铁轨的消息一传开,那炼钢工坊便忙得脚不沾地。

原本的几间厂房不够用了,当下便雇了工匠,在旁边拓出大片空地,起新的高炉,垒炼炉,日夜不停地赶工扩建。

工坊里的匠人师傅们个个红着眼,手脚不停,可架不住活儿太多,人手渐渐吃紧。

管事的不敢耽搁,连忙报给上头,没多久便传出话来:扩大招募!

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有力气、肯学活,都能来工坊讨口饭吃,工钱比寻常活计还高两成。

消息一出,辽东地面上的闲散汉子、庄稼人便涌了来,工坊门口日日排着长队,管事的拿着名册,挨个登记分派活计。

可即便这样,人手还是不够——要铺的铁轨长着呢,不光要炼钢,还得挖矿、运料、铺路基,哪一样都离不得人。

上头索性派了几队精明能干的伙计,揣着盘缠,出了辽东地界,往周边府县去招人。

这些伙计走街串巷,逢人便说辽东的好处:管吃管住,工钱实在,干得好还有赏钱,若是肯跟着干长久,家里人还能迁来辽东落户。

那些日子,从山东、河北一带往辽东去的路上,多了不少拖家带口的汉子,肩上扛着铺盖卷,手里牵着娃,一路打听着炼钢工坊的方向。

他们心里都揣着念想:到了辽东,好好干活,挣些银子,日子总能比现在强些。

辽国公府里,常孤雏听着下头人报来的招募情形,只是点了点头:“人招来后,好生管束,该教的手艺别藏着,吃得饱、睡得暖,他们才肯卖力。”

铁轨早一日铺成,辽东的底气便早一日足起来,这点上,他半分不肯含糊。

辽东这地面,这些年光景越好。

不说别的,单是那基础营生,修桥铺路、开矿建坊,处处都是活计;论起工钱,也比别处实在,寻常工匠干一月,够家里嚼用两三月,若是进了那炼钢、造车的工坊,工钱更要翻上一番,管吃管住不算,逢年过节还有米粮布料分下来。

这般待遇,在整个大明地面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往日里,辽东关防紧,外人想进来讨生活,可不是件容易事。

如今听说官府招人,要修铁路、开铁矿,敞开了门纳人,这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周边府县。

那些在老家受穷、没活计的汉子,听得这般好处,哪还按捺得住?

山东的庄稼汉,河北的手艺匠,甚至江南一带没了营生的船工,都揣着干粮,背着铺盖,往辽东赶。

路上遇到同路的,一打听,都是奔着工坊去的。

有人说:“听说辽东的工坊里,顿顿有米有肉,比在家过年还强!”

有人接话:“不光如此,干得好还能落个辽东户籍,孩子能进新学堂念书呢!”

这般念想推着,一路上人越聚越多,到了辽东地界的关卡,更是排起长龙,个个伸长脖子盼着赶紧登记入册。

管事的见这光景,忙加派人手查验、分派,即便如此,每日还是有不少人等在关外,就盼着能挤进去,讨个好前程。

都说“树挪死,人挪活”

,这些外乡人心里清楚,错过了这机会,怕是再难有这般好去处。

是以哪怕路上吃些苦、受些累,也心甘情愿——只要能进了辽东的工坊,日子便有了奔头,这点辛苦,值了!

北平地面上的百姓,也听闻了辽东的好处,心里头个个痒得慌。

有那胆大的,早盘算着收拾行囊,往辽东奔——毕竟那边工钱高,活计也多,总比在北平守着几亩薄田强。

可燕王

最新小说: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万兽之国(H)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乖,再让我亲一口 歌影山河 冷书生(一受多攻) 王朝的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