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就想着把卿叫过来问问。”
“若是卿有这份心思,朕还有些话要交待你。”
“若是没有,朕还有别的任命给你。”
听到刘谌的话,张惇先是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睛,随后整个人都跟着颤抖起来。
吴国要对大汉称臣的消息,是只有大汉高层才知道的消息。
张惇的身份显然还没有这个资格。
因此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最先出现的就是震惊。
但很快,他就从刘谌的话里意识到了什么。
当初从吴国逃到大汉,落得一个吴国叛臣的身份。
这是他身上一辈子都洗不掉的污点。
而且他在大汉过的也不算如意。
他能在大汉混到现在的地位,全凭他的侄女嫁给刘谌为美人。
这对于张惇来说并不是什么感到光荣的事情。
家族被诛,整个张家就只剩下他和侄女两人。
他这个长辈无法庇佑晚辈,还要靠着晚辈来庇佑自己。
这对张惇来说不算奇耻大辱,也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在尽可能的找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拉下身份和商人打交道,不顾生死的去建邺给刘谌弄来硫磺。
都是抱的这个心思。
没想到今天竟然有机会光明正大的返回建邺!
张惇会不愿意吗?他怎么可能不愿意!
那里有他家族故地,有兄长的埋骨处。
刘谌话音落下,张惇便立刻跪倒在地:
“臣愿意前往建邺!”
“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刘谌对此并没有什么意外。
“赴汤蹈火倒不至于,但你也别把这件事想的这么轻松。”
“你从江东而来,自然知道那孙氏,或者说是江东士族的心思。”
“他们投降大汉无非是自己挡不住晋国,想借大汉的手渡过难关。”
“想着这件事了结后,称不称臣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但朕是一定要把这件事给坐实的,江东只能是大汉国土,决不允许有人割据。”
“所以朕这次去不单单只是让你传旨。”
“朕还要委你为吴国国相,朕要你帮朕看着那片土地。”
“直到朕的兵锋抵达建邺!”
朱先杀了孙酦,立其子为帝。
然后再向自己称臣,这其中的心思刘谌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朱先没料到的是,他这么做反而给了刘谌一个理由。
自大汉分封诸侯王时,为了加强集权。
所有诸侯国的国相都是由朝廷派去的。
孙氏虽非刘姓,但既然已经接受大汉册封,那吴国便是大汉诸侯国。
刘谌派国相便是效仿前例。
若是孙酦还在,朱先还能借着孙酦的口提出一些建议,或者私下里搞一些小动作来抵制自己派去的人。
可现在孙酦死了,继位的是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娃娃。
他能有什么心思和想法?
除了老老实实的接受大汉的安排,任何别的举动都可以视作是有心之人的谋逆之举。
到时候占据大义的可就是大汉了!
刘谌最擅长的就是用大义来压人,想让刘谌把吃到嘴里的好处吐出去,别说门了,窗户都没有!
只要江东士族敢整幺蛾子,第二天大汉的平叛兵马就会到达建邺!
至于为什么是选张惇而不是别人,那还真因为张惇对江东最熟,最容易在士族势力交错的江东寻找平衡点。
“不过此去必然危险重重,卿或有性命之忧。”
“若卿不愿,朕绝不为难!”
刘谌并不担心张惇会因此反水,家族大仇在身,这样都能反水的话,那刘谌也只能认了。
听到刘谌的话,张惇猛然直身看着刘谌。
下一秒,便将左手食指放入口中,一阵清脆的骨骼碎裂声后。
张惇举着满是鲜血的手指指天说道:
“臣今日嚼指为誓,此去江东,必不坠大汉威名,使江东早归大汉!”
鲜血顺着张惇的手指流下,刘谌一边派人喊御医。
一边感慨的说道:
“卿何故如此!”
张惇和吴国使者一起离开长安。
带着大汉册封孙氏为吴王的旨意。
不过刘谌没让张惇和吴使走汉水过长江回建邺。
而是让他们先去成都,再从成都转往建邺。
一来让张美人有机会给她父亲准备一些祭拜之物,张惇这次回去肯定要祭拜张布的。
这对刘谌来说不过是顺手的事,但对于张美人来说肯定意义非凡。
二来也可以给杜预返回成都拖出一点时间,安南距离成都太远,从杜预接到旨意到回来,那可是一段不短的时间。
在等待各方反应的这段时间,刘谌也没有闲着。
先是仿照天水旧例,让陈寿印制一批启蒙书籍。
准备着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