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荀悝。
当初荀悝入成都参加科举并出仕为官后。
荀寓便立刻和荀悝做了切割,将其从族中除名。
并且选了另外一个族中才俊,接替了荀悝的位置,出仕魏国。
但这些年和荀悝的联系却从来没有断过。
具体来说,是荀悝从来没有放弃过劝说荀家投靠大汉。
那是自己的家族,自己的根,荀悝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而且越是在大汉待,荀悝越觉得魏国最终肯定会失败。
所以这些年来,每当蜀汉取得大的进展后,荀悝总会给家中去信告知。
这也让荀家比别的世家能了解一些更多的内幕。
不过荀悝也不是傻子,告诉家里的消息都是朝廷邸报上写的东西。
无非就是比旁人的度快一点而已。
而中原士族虽然有自己的门路,能够通过贸易来搞到情报,但终究不如荀家有一个自己人来的方便快捷。
所以在这方面,荀家的消息是领先别人一点的。
有时候,就是这一点点的领先,能够让人抢占先机。
而随着荀悝的一次次来信把大汉的进度告知荀寓,荀寓也意识到这个蜀汉好像有点要翻身的意思。
尤其是在得知蜀汉顺利夺取长安之后,更是让荀寓觉得大汉是不是真的天命未绝。
毕竟两百年前,也有一个起于微末的刘氏族人,再造大汉。
因此在得知上庸被蜀汉进攻之后,荀寓第一时间给荀恺去信求证,他想要知道如今大晋的真实情况。
面对伯父的询问,荀恺也只能微微一叹。
此时的司马炎就像是一个赌徒,赌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
成则君临天下。
败则身死族灭。
至于能不能赢,根本不在司马炎,在于天下士族!
最后,荀恺给荀寓回了一封信。
信里装着一张白纸,上面一个字都没有。
而荀寓在收到荀恺的回信之后,便明白了荀恺的意思。
荀家需暂时蛰伏,静待来日!
而在荀家准备再次蛰伏的时候,汉东的董厥同样也收到了关于上庸的战报。
因为此前李密建议让董厥动一动的缘故。
所以刘谌在决定和吴国进行军事演练的同时,也给董厥下旨。
让董厥严密盯着旬阳方向的动静。
看看司马炎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但是在开战之后,董厥却并没有见到旬阳兵马有任何调动的迹象。
这让董厥十分纳闷,要知道自从知道朝廷要对上庸动手后。
董厥就觉得旬阳兵马肯定会前往上庸支援。
因为晋国是无法接受上庸丢失的结果的。
所以董厥就一直在盯着旬阳的动静。
但现在旬阳兵马没动,这就很不正常。
这其中必然有什么别的变故。
但一时间董厥又不知道究竟生了什么变故。
只能把这里的消息派人快马送往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