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天,就带着几个女兵,将坊市周边几个盘踞多年的地痞流氓给收拾得服服帖帖,替被敲诈勒索的商户讨回了公道。
记得有一次,坊外山里闹了一小股流窜的马匪,虽然人数不多,但也足够让坊里人心惶惶。
当时驻守的县尉带着几个衙役吓得缩在县城里不敢出来,是林薇,带着十几个女兵,硬是凭着一股不要命的狠劲儿,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灵活的战术,虚张声势,设下陷阱,不仅将马匪惊退,还生擒了两个头目,缴获了一批被抢的财物。
那一次,青玉坊的乡亲们算是真正见识了这些“巾帼英雄”
的厉害。
她们不仅不输给男人,甚至比有些畏畏尾的男人更勇敢,更有担当。
除了林薇,队伍里还有几个姑娘也给乡亲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纪最小的叫春桃,才十六岁,脸蛋圆圆的,一笑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看起来像个邻家妹妹。
她心最细,坊里谁家有个头疼脑热,她总能第一时间带着军营里的草药过来帮忙看看,包扎伤口更是又快又好。
坊东头的张大爷上次砍柴摔断了腿,就是春桃和几个女兵轮流抬着去县城医治的。
队伍里还有个叫红霞的姑娘,性子泼辣,嗓门也大,但心肠最软。
有一次,坊里的几个孩子在河边玩耍,一个小孩失足落水,是红霞二话不说,连衣服都没顾上脱就跳了下去,把孩子救了上来。
她自己却呛了好几口水,了两天高烧。
还有沉稳冷静的副队长苏岚,她读过书,懂得多,经常给乡亲们讲一些外面的见闻,教女孩子们识字;手艺巧的香菱,会用碎布拼缝好看的荷包,送给坊里的小媳妇和姑娘们……
她们不再是高高在上、冷冰冰的“兵爷”
,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姑娘。
她们会和坊里的妇人们一起在河边洗衣,听她们说家长里短;会和孩子们一起在空地上唱歌,看他们嬉笑打闹;会在玉石作坊遇到难题时,出谋划策,甚至挽起袖子帮忙搬运石料。
她们是兵,但她们也是女儿,是姐妹。
她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真诚,赢得了青玉坊所有乡亲的尊重和喜爱。
她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秩序和安全,更有一种久违的、充满活力的气息,让这个有些闭塞的小坊市,多了许多欢声笑语。
刘大娘更是把林薇她们当成了自己的亲闺女。
林薇性子爽朗,却也有细心的一面,知道刘大爷早年过世,二柱还小,家里日子过得紧巴,时常会偷偷塞给二柱几个铜板,或者送些军营里的、自己舍不得吃的米面。
春桃更是隔三差五就来帮刘大娘挑水、劈柴,陪她说说话。
二柱更是把林薇当成了崇拜的偶像。
他常常偷偷跑到女兵们训练的场地旁边,看她们骑马射箭,英姿飒爽。
林薇现了,也不赶他走,有时候还会教他几招基本的拳脚功夫,告诉他强身健体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
在二柱心里,林薇姐姐她们,就是天底下最勇敢、最了不起的人。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
一个月前,一封加急的军令打破了青玉坊的宁静。
北境战事急剧恶化,敌军突破了防线,长驱直入,兵锋直指腹地。
朝廷急调各路兵马驰援,凤羽营也接到了命令,她们不再是后方的辅兵,而是要作为一支独立的机动力量,插入敌后,执行一项极其危险的破袭任务——烧毁敌军囤积在咽喉要道的粮草辎重,并尽可能地拖延敌军的进攻度,为主力部队的集结争取时间。
这几乎是一项自杀式的任务。
消息传来,青玉坊的乡亲们都懵了。
她们不敢相信,那些平日里和她们说说笑笑、帮这帮那的姑娘们,就要去面对那样残酷的战场。
最初的几天,女兵们都在忙着收拾行装,检查武器,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和压抑。
乡亲们想去看望她们,却又怕打扰了她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她们祈祷。
直到昨天傍晚,才有消息传来,说队伍今天一早就要出,会从坊外的寨门经过。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一幕。
青玉坊的乡亲们,自地,默默地,汇聚在一起,要去送送她们,送送这些大周的英雄女儿,送送她们青玉坊的好闺女、好姐妹。
走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前方出现了寨门的轮廓。
那是一座用青石砌成的简陋寨门,不算高大,却守护了青玉坊多年的安宁。
此刻,寨门内外,已经聚集了更多的人。
整个青玉坊,几乎是倾巢而出了。
人们自觉地站在道路的两旁,留出中间的通道。
没有人说话,只有清晨的微风,吹动着人们的衣角和头,出轻微的声响。
刘大娘的心跳得厉害,她紧紧攥着二柱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白。
二柱也紧张地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寨门外的大路。
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