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过本地老农,年产五万石粮食应该不成问题。”
肖晨在心中快速盘算。五万石粮食,听起来不少,但若要供养一支军队、大量的工匠和矿工,便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在重体力劳动下,人吃马嚼,消耗巨大。
“还是不够……”他沉吟道。
“看来,除了寄望于娜仁的技能,还得在肥力和耕作上下功夫。”他想到了堆肥、想到了农具改良、想到了水利兴修,一条清晰的农业发展路线在脑中初步勾勒。
“让俘虏先去接替矿工最苦最累的活,告诉他们,老实干活能活命。再把所有手艺好的铁匠都召集过来,我有大用。”
“是。”秦玉瑶应道,虽然不明白“高炉”具体为何物,但看肖晨眼中如同发现宝藏般的光芒,她便知道,这必然是能改变格局的神奇之物。
很快,在城内最大的工坊里,一位四十多岁、满脸烟火色的老匠人被带到肖晨面前。他紧张得手足无措,几乎要同手同脚地跪下。
“老师傅不必多礼。”肖晨温和地扶住他,目光却已锐利地扫过整个工坊。这里的设备在他眼中,确实简陋得可怜,完全是依靠匠人个人的手艺在硬撑,效率低下。
“从明天起,你们就按我的图纸干活,先做一下新设备。”
把高炉的图纸说了一下,随后还有铁轨,他们是老匠人,很多东西一点就透。
这时候,秦玉瑶过来提醒,“夫君,等一等再聊吧,矿工们等着您服封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