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理性,“感谢德信的看重,以及对陈记未来价值的极高期许。”
他微微一顿,目光直视方文山:“资本市场,或者说上市,对于任何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而言,都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工具,一个阶段性融资和实现价值重估的手段。
它很重要,但绝非终点。”
方文山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凝。
陈秉文的反应,冷静得过分,视角也......超然得过分。
这不像是一个创业者,倒更像一个手握棋谱、俯瞰棋局的弈者。
“我认同您对陈记当前价值的判断。”陈秉文拿起报告,语气带着专业的笃定,“这份基于资产、品牌、现金流和成长性的评估,逻辑清晰,数据扎实。
它清晰地表明,陈记食品已经初步具备了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的基本盘。”
“然而,”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一丝前世投行精英分析项目时的犀利,“现在谈上市,时机尚不成熟,更重要的是目标过于狭隘。”
“狭隘?”方文山下意识地重复,眉头微蹙,这是他从业多年第一次听到有企业家用这个词来形容上市目标。
“不错。”陈秉文身体微微前倾,气场在瞬间变得更具压迫感和洞察力,“上市能带来什么?
无非是三点:融资、品牌背书、股东退出渠道。
这三者,归根结底,都是服务于一个更核心的目标,构建一个难以撼动的商业闭环和持续增长的护城河。”
他转过身,手指在墙上那幅港岛地图上划过,从观塘厂到铜锣湾店,再到尚未完全铺开的港岛区:“陈记目前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是中央厨房+标准化门店+流动点的独特模式,是港岛首创、口感极致的高端甜品矩阵,以及正在攻坚的瓶装糖水技术壁垒!
“上市募集的资金,应该是用来强化和放大这些核心优势,而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陈秉文的语气斩钉截铁,“用融资去做什么?不是简单地去开更多店,那是战术层面的扩张。
是掌控命脉,打造我们自己的冷链物流网络、掌控核心原料产地、掌握供应链话语权、持续迭代我们的核心产品......构筑起别人学不走、打不垮的根基!”
方文山脸上的从容彻底消失了。他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指节无意识地微微收紧。
他从业二十几年,听过无数老板的宏图大志,却从未有人将资本工具论和商业根基战略阐述得如此......冰冷又炽热,直指核心。
听着陈秉文平静却字字千钧的剖析,方文山背脊不自觉地挺直了,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坐在对面的年轻人。
那不再是一个需要他启蒙的幸运儿,而是一个手握棋谱、目光已穿透未来十年的弈者。
陈秉文的目光仿佛已经穿透了眼前的办公室,看到了一个由陈记主导的庞大食品帝国雏形:“只有当这些真正的商业壁垒筑成,当陈记产品像汽水、可口可乐一样普及。
当我们的高端甜品成为港岛乃至东南亚的文化符号时,上市......才是顺理成章、价值最大化的那一步!
那时的上市,不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不是为了套现,而是为了撬动百倍杠杆,去进行跨区域并购,整合上下游,甚至......定义行业标准!”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高振海和钟强听得似懂非懂,但被陈秉文话语中那股宏大而笃定的气势所震慑,只觉得胸中热血翻涌。
方文山则彻底收起了最初那点作为“引路人”的优越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面对真正棋手时的郑重与钦佩。
这个年轻人,哪里是什么需要他启蒙的幸运草根?
他分明拥有着比绝大多数上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