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意识发出警示,“扫描源特征……符合‘记录者’。”
“记录者”!
它果然注意到了。尽管扫描行为已经极致谨慎,尽管隐匿等级大幅提升,但这种对特定高危区域的、长时间的关注,似乎依然引起了这位冰冷观察者的警觉。
扫描强度并未达到警戒阈值,更像是一种例行公事般的、提高了精度的“瞥视”。但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记录者”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或者至少,知道他们对“回声废墟”投入了不寻常的关注。
“扫描单元是否暴露?”曦光立刻问。
“未检测到直接锁定信号。单元隐匿状态良好。但‘记录者’的监测网络可能已经记录了此次扫描行为的‘异常性’。”
风险提升了。他们尚未真正开始窥探“裂隙”,仅仅是在其外围进行被动监听,就已经引来了“记录者”更密切的注视。
是继续,趁着“记录者”还未采取进一步行动,抓紧时间分析那来自“外面”的微弱脉动?
还是立刻停止所有动作,重新进入更深度的静默,以消除风险?
曦光的意识扫过那代表着外部庞大意志的、微弱的脉动信号,又感受到“记录者”那无处不在的、冰冷的注视。
他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脚下是看似安全的已知之地,前方是迷雾重重、危险遍布的未知,但那里,或许藏着打破“摇篮”宿命的……一线微光。
死水之下,微澜已起。是任由其平息,还是冒险投入一颗石子,激起更大的涟漪?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