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规范,它可以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唱首鸡歌畀佢听》的价值,正在于它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诗歌判断标准,迫使我们思考:诗歌的边界在哪里?方言在诗歌中应该占据什么位置?地方性经验如何获得普遍意义?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树科的诗歌实践至少证明:方言诗歌不仅可能,而且可以非常精彩。
回到《唱首鸡歌畀佢听》这首诗本身,我们会发现它像一锅地道的粤式\"鸡煲\"——表面看来不过是地方风味,细细品味却包含百味。从\"捞鸡\"的世俗智慧到\"银鸡\"的社会观察,从\"鸡乸\"的家庭温情到\"凤\"的文化隐喻,诗人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意象,编织出复杂的意义网络。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或许正在于此:它用最地方的语言,表达了最普遍的人类经验;用最俚俗的意象,抵达了最诗意的境界。在标准语日益主导文学表达的今天,这样的方言诗歌不啻为一种清新的解毒剂,它提醒我们:文学的生命力,永远在于差异与多样的自由表达。
树科的《唱首鸡歌畀佢听》最终唱出的,不仅是一首给\"鸡\"的歌,更是一首给方言的诗性礼赞,一首给地方文化的深情情歌。在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被主流话语边缘化的声音如何重新获得表达,看到了被标准化思维遮蔽的世界如何重新绽放光彩。这或许就是诗歌最根本的力量——它能够通过语言的重新编码,让我们对世界产生新的认识。而方言诗歌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提醒我们:世界从来不是单一标准的,真正的诗意,可能就藏在我们习以为常的\"鸡\"之中,等待被重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