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老祖宗们围观我的现代生活 > 第295章 难怪有人看病这么慢(7)

第295章 难怪有人看病这么慢(7)(1 / 2)

“《内经》有云,‘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

圣人教诲,自当遵从。

但是若‘其情’过于芜杂,掩盖了本质,反而违背了‘数问其情’的本意。

这问诊之道,亦需如我编纂本草般,去伪存真,抓住要害。”

他顿了顿,又对张大夫说,

“日后若再遇此类病家,不妨稍加强引导,既全了仁心,亦不误诊治。”

*

年轻的太医吴谦,正在医局内整理医案。

一位同在医局供职、性格较为直率的老医官,指着天幕对吴谦说。

“吴太医,您学问大,您给评评理!咱们当郎中的,是不是都盼着病好?

可有些病家,他就不跟你好好说话!您说急人不急人?

咱们这儿,虽说没后世那些穷讲究,但要是态度硬了,人家背后说你‘架子大’、‘看不起人’。

这名声坏了,以后谁还来找你看病?”

吴谦放下手中的笔,温和地笑了笑。

“老先生勿恼。晚生观此天幕,亦觉感慨。

病家之心,或有惶恐,或有积郁,言语失当,情有可原。

但医者之心,亦需体谅。辨症如理乱丝,需寻其头绪。若病家言语如团乱麻,确乎耗费精神。”

他走到窗边,看着天幕上的吵嚷,继续说道,

“我辈学医,首重仁心,自当尽力体恤病家。

仁心亦需智慧。如何在不伤和气、不损仁名之前提下,高效获取病情,引导问诊走向,或许比钻研一方一药,更为切用。”

他想起《医宗金鉴》,其中也有强调问诊要领。

但面对天幕中这般极致的“沟通障碍”,书本上的知识似乎也有些苍白。

老医官哼了一声,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做起来难呐!您看看后世,还有怕被投诉的!

咱们虽说没那玩意儿,可这‘人言可畏’四个字,比那投诉更磨人!

有时候啊,真是憋了一肚子火,还得赔着笑脸。”

吴谦默然。

他深知,在这皇城根下,人际关系复杂,医者行事更需谨慎。

对病家态度问题,可大可小,若被有心人利用,确实麻烦。

天幕中后世同行的处境,在某些方面,与他们竟有异曲同工之“困”。

他回到案前,提笔在纸上写下:

“临诊之道,耐字为先。然耐性有度,引导为要。病家赘言,善察其情,巧归其要,方为良工。”

这既是对自己的告诫,也算是对今日观天幕之感想的总结。

*

集市快要散了,小贩们一边收着摊子,一边抬头看那天幕。

康老汉瞅着“六岁掉粪坑”那段,笑得胡子直抖,对旁边卖羊杂汤的婆姨说。

“哎呦喂!这后世的郎中心肠忒好!这要搁在咱这儿,赵郎中早撵人了!

你你不记得,上月东头刘婶子去看头疼,非说她这病是前年跟西街张婆吵架气出来的,从吵架原因讲到张婆闺女嫁得不好。

赵郎中脸黑得跟锅底似的,最后药都没开,就说‘您这病是气出来的,回家顺顺气就好了’!把她给臊回来了!”

那婆姨一边擦着油腻的案板,一边撇嘴。

“可不是嘛!刘婶子那人,就是个话篓子。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这穷乡僻壤,好郎中本就少,赵郎中脾气大,大家也忍了。

真要把他惹急了,不开药,或者开些吃不死人也治不好病的‘面面药’,受苦的还是自己。

我看啊,后世那些郎中,虽然规矩多,不敢轰人,但能忍着听这么久,也不容易。”

刚卖了柴火、准备买点盐回家的年轻樵夫凑过来,憨厚地笑道。

“俺觉着天幕里那些会‘提前想好咋说’的人真厉害!

俺嘴笨,上次崴了脚去看郎中,心里明明想好了咋说。

一进去,看见郎中那严肃样,脑子一空,就只会说‘疼’。

郎中问咋疼法,俺憋了半天,说了个‘钻心疼’,其实也不是……

后来还是俺婆娘跟着去,才跟郎中说清楚。”

康老汉拍拍他的肩。

“后生,多去几次就好啦!见得多了,就不怕了。关键是得知道,郎中想听啥!

就跟那卖饼一样,客人问‘饼酥不酥’,你直接说‘酥,刚出炉的’。别扯你家的麦子是哪块地种的,对不对?”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

年轻樵夫表情扭曲:多去几次???

*

几个浆洗完毕的妇人坐在桥墩上歇脚,天幕映在潺潺流水中,别有一番趣味。

“阿巧娘,你快看!‘属猴的’!笑死个人!”

一个圆脸妇人指着水面倒影,乐不可支。

被叫做阿巧娘的妇人,年纪稍长,脸上却有些讪讪的。

她想起自己上次带婆婆去看咳嗽,郎中问婆婆咳了多久,婆婆张口就是“俺属龙的,今年六十八

最新小说: 龙门战神 从爱情公寓开始的影视世界 华娱:顶流女星养成 从拳愿开始莽穿诸天 文娱业的幕后大佬 袁太子 前夫你选白月光,现在后悔了? 我在阴司当差 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 法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