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209章 唇枪舌剑,鬼才的回信

第209章 唇枪舌剑,鬼才的回信(4 / 4)

。凡今日“辩席”所辩,逐条记载,末页用朱笔写上:“以事胜辩”。监祀使府贴出第三纸榜:“讲正之席常开。凡愿讲者,先向‘愿墙’前一拜,再讲。”

太常卿在礼法“试风试水条”末尾添一条小字:“凡器入城,先问‘所向’,再问‘所用’,再问‘所依’。三问毕,方可鸣。”这条被人笑称“问钟三书”,写得平常,却像一道看不见的栏杆,把风与声隔在外面。

傍暮,鸩自南渠归,送来新的夜报:“坠角三十二,水清。护帛升一寸后,风被逼向西。井栏加高,孩童取水不再踮脚。”她把尚方灯放在郭嘉案边,灯芯上的“安”字环被风吹得有一点灰,她换了一条新的,再套上去,火立刻直了一线。

“君侯的‘钟’,御史台如何?”曹操问。

“封,写‘北来铁粉’四字,押往库侧。”董承冷声,“我加了一句:‘钟不纳’。”

“好。”曹操笑,“我在诏令里也加一句:‘不许敲钟于风口。违者军法。’”

荀彧持一封信入内,笑意明亮:“太学送了回帖,说愿以‘许都行在告’为本,开‘临时讲席’,每日读‘三不三先三谨’,以救纸上谈兵之病。”

杨彪站在槐下,静静看着这一切。他忽然叹道:“军师的‘书’,像针。针下去,痛一瞬,气顺一晚。”

郭嘉合上《诊断书》,把“与冀州袁公书”的副本夹了进去。在“北来条”的末尾,他又添了两句小字:“以灯护风,以书护心。”他停了一息,又添:“以‘安’护人。”

汉献帝夜里再次到“愿墙”。他看见今天多了一行小小的字,写在“求一路安”下面:“求别敲钟”。他笑了笑,把往日那层阴影里的一缕寒气吐出去,对司隶道:“明日起,‘辩席’前先发两碗粥。”

“遵旨。”

——

夜深,送信的队伍出了洛阳旧堤,沿洛水而行。前头一骑举着一盏公灯,灯外的“安”字被风吹得时明时暗,却不灭。中间一辆小车载着“实录匣”,旁压白玉“安”的拓印。最后两名兵卒驾着粥车,锅里装的不是粥,是新熬好的“药汤”,以备路上有人寒疾。

鸩骑在队伍左侧,指尖搭着尚方灯的灯环。她回首看了一眼行在的方向。那里灯火次第,像一圈小小的星河在焦土上静静地流。她再转头向北,看见风从河上过来,仍带一丝淡淡的甜腻,却被水汽压住了锋。

“去吧。”郭嘉在城头低声,“让‘书’先到,他的‘檄’自然没了味。”他按了按胸口,轻咳两声,把咳压回去。白玉“安”在腰间轻轻撞了一下灯沿,发出两声很轻的“笃”。他笑了一笑,回身对曹操道,“主公,明晨再测八灯。我赌南位会起一度。”

“赌什么?”曹操问。

“赌冀州的脸,”郭嘉淡淡,“会薄一层。”

曹操大笑,抬手拍了拍他的肩:“那我赌百姓的碗,会满一圈。”

——

史官后来写:是日,军师以一“书”应北来之“檄”,唇枪舌剑不动声色。书用四节,先礼后民,复证归法。愿墙之下设“辩席”,讲正之台座旁摆粥与水。人闻味而后听言,言尽而后讲理。冀州使者服书。

这段文字刻在竹简上,字不工却真。简末另有小注一行,是当天夜里某个值守的御史添的:“心无惊,火自直。”他写完这行,把笔放在案上,揉了揉眼。窗外的风从帘缝里穿过,灯在“安”字下头,一直直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重生破案:我的眼睛能锁定凶手 钢铁先驱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被废三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