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86章 高台定策主公之决

第186章 高台定策主公之决(4 / 5)

p>加注“半行礼”

“钟后行”

“门不乱”

字不多,语句平直,铁匠、屠夫、车夫、学童都能看懂。

榜下有人读,有人念,有人点头,有人沉默。

沉默里有一种“知道了”

的感觉。

午后,官灯先点在城西铁坊。

灯下一块小黑板写着今天的十个字,旁边一只竹篮装着枣,一只木盆盛着粥。

小童认识了“米”

,又认了“兵”

,笨笨地念,旁边的母亲把他肩膀拍了拍。

他抬头,朝台那边看了一眼,像在看一个很远的东西,但又觉得它离自己不远。

酉时将近,礼军整队。

旗不艳,车不华。

荀彧执礼,程昱监禁,夏侯惇压阵,郭嘉在更后,袖中罗盘与一卷薄帛贴在一起。

曹操着素袍,未戴盔,立在礼军之后半里,钟后的阴影里。

他回身看了一眼城心的钟,钟下站着两个小吏,手持木槌,目光不乱。

“起。”

荀彧低声。

鼓未动,钟未鸣,礼军出东门。

城门外的风把旌旗吹平,像一条条伸出去的线,去摸不远处正蠢动的风口。

民众并未喧哗,许多人只是站在门内,沉默地看。

有人把孩子举高了一点,再放下来。

有人抹了抹眼角,并不因为激昂,而是因为心里忽然有了重量。

城头,程昱的令符轻轻一转,禁卒如水分成两股:一股隐在门洞上方,一股消失在阴影里。

城下,夏侯惇压刀而行,目色平,步子稳。

更后方,郭嘉停在钟后,袖内指尖轻轻点过罗盘边缘,针未偏离。

“奉孝。”

荀彧侧身,声音低,“你说风从何来?”

“从他们的争,从我们的定。”

郭嘉道,“这就是‘势’。”

话音刚落,城门外遥远处传来一阵马铃与甲叶的轻撞,像风里掉下的细铁屑。

几匹探马远远观礼,未敢近。

更远的河面上,旧官灯忽明忽灭,像三只眨眼的鱼。

孟津的水下,灰衣“麻袋”

贴着石桩,像夜里悄悄望人的猫。

仪队在城外十里止步。

荀彧面向东,举帛而拜,三十六字薄礼不铺张。

礼毕,不鸣鼓,不吹角。

曹操在钟后的影中向前一步,又向后一寸。

他既在,又不在。

诸侯的探马只能看见“雾”

,摸不着“身”

回行。

队伍如来时那样静。

近城三里,荀彧举手,钟一鸣。

钟声长,把夜里尚未落下来的风按了一按。

城中民众像得到暗号,开始收摊、关门、点灯、回屋。

没有一个人慌乱,只有脚步在石板上相连,像一条稳稳的暗河。

礼军入城。

曹操最后一个转身,站在门槛与城阴的交界处。

他抬头,看一眼城心的钟,又看一眼远处的水光。

那一瞬间,他似乎在和谁极轻地讲了一句话,声音轻得只够自己听见:

“吾身作阈。”

夜色落下去,像一件合身的袍,把城、路与水一并披住。

行在礼所的灯比昨夜更稳,东岳庙前的十灯加到十二,暗门后也亮了两盏——那是程昱说的“照暗门”

识字棚里仍有人,学童手里的小木牌上已刻了三个字,他把手背在身后,笑得很笨很真。

深更,孟津水面传来一声极轻的水破声,又被夜吞掉。

成皋驿的箱盖开了合,合了又上锁。

洛西的虚火转到了另一处旧宅,像一只不伤人的狐狸,跑过屋脊,又跑到人心背后。

新安的帷幔被风挑开又落下,那条缝里透出来的灯光仍然不灭。

许下的夜,在这一刻真正有了“律”

鼓在该敲的时候敲下去,钟在该鸣的时候鸣起来。

城与人按着这个“律”

呼吸,一呼一吸之间,风被拨成了他们想要的方向。

高台定策,主公之决,不在台上那四行字,而在城中每一盏灯都按同一个时辰亮起。

灯不耀,却正。

正便足以压住慌乱,足以把远方的争搅成我们的“风”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明补牙匠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被废三年后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